第136章 第40种死法:瓦罐鸡朱高煦7

“各位老铁,重磅消息!”天幕上,朱迪钠一拍桌子,“永乐大帝的时代结束了!咱们的胖皇帝,哦不,是洪熙帝朱高炽,正式登基了!这下,咱们的汉王殿下朱高煦,可算是傻眼了。”

【不吃香菜】:“哈哈哈,主播别卖关子,汉王现在啥表情?是不是气得在家砸东西?”

朱迪钠嘿嘿一笑:“砸没砸东西史书没写,但我估计他内心是崩溃的。大家想想,他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模仿他爹朱棣啊!他爹的成功路径在他眼里就是:大哥(朱标)早死 -> 侄子(朱允炆)上位 -> 起兵清君侧 -> 成功!结果现在呢?他大哥朱高炽不仅没早死,还活得好好的(相对而言)登基了!他模仿了个寂寞?”

【熬夜冠军】:“破防了!汉王肯定破大防了!这就好比学霸的解题思路你刚学会,老师突然把题目给改了!”

【喵星人】:“信念崩塌了属于是。他一直以为自己在玩‘永乐大帝模拟器’,结果系统提示‘该剧本无法载入’,直接给他弹回桌面了。”

“更扎心的是,”朱迪钠继续道,“他此刻恐怕会想起他爹朱棣曾经‘语重心长’对他说过的话:‘若你大伯(太子朱标)在,朕也只能做个安分守己的王爷。’”

【西瓜霜含片】:“噗!杀人诛心啊!当年觉得是风凉话,现在发现是预言家发言!”

朱迪钠点头:“没错。网友‘汽水泡泡’说得好:朱高煦陷入了严重的‘路径依赖’。他把父亲在特定历史窗口期下的特殊成功案例,当成了可以无限复制的普遍真理。当现实与预期出现毁灭性偏差时,他的整个精神支柱就垮了。他现在肯定在疯狂自我怀疑:难道我爹的成功,真的只是运气好?如果大伯朱标一直活着,我爹他……真的会老实待在北平吗?”

这个问题,不仅让天幕下的朱高煦迷茫,也让洪武十一年的朱棣心头猛地一跳。

【路过的小透明】:“这就涉及到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了:人是环境的产物,还是自我意志的体现?朱棣的成功,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朱高煦显然认为是前者,并且盲目照搬,结果……悲剧了。”

“而更让他无所适从的,是他大哥朱高炽的态度。”朱迪钠切换了画面,仿佛看到洪熙帝温和地召见汉王,嘘寒问暖。“新皇帝没有清算,没有训斥,反而展现出一种近乎笨拙的兄长关怀。这完全超出了朱高煦的应对范围。”

【奶茶三分糖】:“主播我懂!朱高煦这种吃硬不吃硬的钢铁直男(王爷),你跟他硬刚,他能跟你玩命;但你跟他来软的,用亲情融化他,他直接就CPU(大脑)过载,死机了!他积蓄了半辈子的怨气和力量,这下彻底没地方发泄了。”

朱迪钠笑道:“总结到位!这就叫‘以柔克刚’。仁宗皇帝或许不是最有魄力的君主,但他对弟弟的这份宽容和试图弥补裂痕的真心,恰恰是朱高煦最不擅长应付的。他此刻心里肯定是又憋屈,又有点……莫名的酸楚?原来被大哥关心,是这种感觉?”

“在这个时候,他逝去的母亲,徐皇后的话,恐怕会在他脑海里疯狂刷屏。”朱迪钠用模仿的腔调说道:“‘炽儿仁厚,他若在位,必能保全你们兄弟……若是由煦儿你……娘怕你们兄弟,终难两全啊……’”

【今天也要加油鸭】:“徐皇后:你看,我说什么来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发呆爱好者】:“这一刻,朱高煦恐怕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深意和远见。只有他大哥这种性格当皇帝,才能容得下他这样功高震主、性情暴烈的弟弟。如果反过来……他自己都不敢想自己会怎么对待大哥。”

朱迪钠总结道:“所以,朱高煦此刻可能终于认清了现实——放弃争夺,接受大哥的统治,才是他们三兄弟都能活下去,甚至活得还算体面的唯一出路。他模仿父亲的野心之火,不是被强力扑灭的,而是在大哥的温言和母亲的遗训中,一点点被浇熄的。”

奉天殿前,太子朱标静静地听着天幕的讲述和后世之人的评点,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听到了自己可能的早逝,听到了四弟未来的造反,听到了侄子们相残的预言……这一切都让他心绪难平。尤其是听到徐皇后那句“唯有大哥在位,兄弟方能保全”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