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史可法,常延龄,两位股肱重臣

四月四日,整整一日,州衙后院那间特意为坤兴公主收拾出来的雅致寝殿内,都弥漫着温馨气息。

朱慈烺几乎推开了所有公务,与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以及鲁王朱以海、鲁王妃及世子,一同陪伴在坤兴公主身边。他们围坐在一起,轻声细语,说的多是儿时宫中的趣事,或是兄弟姊妹间才懂的玩笑。

朱慈烺刻意避开了所有沉重的话题,只将济宁如今的安稳、新军的雄壮、未来的希望,用轻松而充满信心的口吻娓娓道来。

定王和永王更是如同两只欢快的小雀,叽叽喳喳地说着在济宁的新鲜见闻,如何跟着任孔当、郑与侨读书,如何与新认识的玩伴叶正、玉儿和兰春他们游戏。

坤兴公主苍白的脸上,渐渐恢复了血色,眼眸中的惊惧与悲伤,被亲人环绕的温暖一点点驱散,偶尔甚至能露出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容。

那空荡的左袖,似乎也不再是时刻刺痛人心的焦点。

亲情,是最好的良药。

至戌时初刻(晚七点),天色已彻底暗沉下来,殿内点起了明亮的烛火。用过精心准备的晚膳后,坤兴公主脸上已显倦容,但精神却明显好了许多。

朱慈烺见妹妹气色稍安,心中略定,便嘱咐两位弟弟和鲁王妃一家再多陪陪坤兴,自己则与鲁王朱以海起身,准备去前衙寻邱祖德等人,商议一番近日粮草调度的进展。

二人刚走出寝殿院门,来到前院正堂廊下,却见夜色中,赵啸天与吴六子二人,正引着数道身影,步履匆匆地穿过庭院,朝着正堂而来。

暮色深沉,来人面目模糊,只能依稀辨出其中有文官袍服,亦有武将装束,风尘仆仆,显是远道而来。

赵啸天眼尖,一眼便看到了廊下的朱慈烺,顿时脸上绽放出难以抑制的兴奋笑容,加快脚步上前,抱拳朗声道:“殿下,您看,您快看看是谁来了?天大的喜讯啊!”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洪亮。

王之心反应极快,不待吩咐,立刻对身后的驴儿叶正低喝一声:“快,多点几盏灯笼来,要亮堂的!”

叶正应声而去,很快与几名内侍提着数盏明亮的灯笼跑来,迅速挂在廊柱、檐下,柔和却足以照亮庭院的光线瞬间驱散了黑暗,将院中诸人的面容清晰地映照出来。

朱慈烺凝目望去,当先一人,身形魁梧异常,几近六尺身高,虎背熊腰,即使身着常服,亦难掩其一身彪悍勇烈之大将气。面庞棱角分明,浓眉如墨,虎目炯炯,顾盼之间自带一股沙场宿将的凛然威势,虽面带疲惫,却精神矍铄。

朱慈烺只觉得此人面容极其眼熟,略一思索,脑中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一个名字——常延龄!

怀远侯常延龄,大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十二世孙!

去岁年末,他尚在宫中时,还曾随父皇崇祯接见过这位功勋之后,对其印象深刻。

而在此人身旁稍后半步处,并肩而立着一位年约四旬、身形清瘦、面容儒雅的文官。他身着绯色锦鸡补子圆领袍,乃是二三品大员的服色,气质沉静,目光深邃,眉宇间凝聚着一股沉重。

朱慈烺的目光与此人接触的刹那,心脏猛地一跳,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瞬间撞入脑海——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

有参赞机务之权,如今南直隶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也算是此时尚有实权的军事体系大员。

朱慈烺最为感触的,就是后世扬州在梅花岭修建了史可法祠墓,那副对联——万点梅花,尽是孤臣血泪;一抔黄土,还留胜国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