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练军纪!搞“三大铁律,八项注意”

州衙正堂内,尹希廉伏案疾书,笔走龙蛇,沙沙的书写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他将朱慈烺方才关于保障队设置、兵士待遇、激励晋升等惊世骇俗的构想,以及那掷地有声的承诺,一一落于纸上,字字句句,力透纸背,仿佛在描绘一幅前所未有的治军蓝图。

朱慈烺的目光从尹希廉专注的背影上移开,转向肃立一旁的张无极和冯忠。他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种超越年龄的睿智与坚定。粮草、军械、后顾之忧、饷银激励……这些骨架已然搭起,但一支真正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铁军,还需要注入灵魂!

“张将军!冯将军!” 朱慈烺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堂内的寂静,“方才所议,粮草军械、后顾之忧、饷银激励,皆为强军之筋骨皮肉!然孤以为,一支能百战不殆、所向披靡的雄师,其根本,在于军魂!在于一股子由内而外、生生不息的精神气!二位将军久经沙场,带兵多年,对此‘魂’字,可有高见?”

张无极闻言,虎躯一震,眼中爆射出精光!他猛地踏前一步,抱拳行礼,声音带着一种历经血火淬炼后的深沉:“殿下!末将深以为然!此‘魂’字,乃军之根本!无魂之军,纵有精甲利刃,亦如行尸走肉,遇强敌则溃!”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回到了辽东那风雪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和反思:“末将在辽东,大小数十战,血雨腥风!深知兵士临阵,畏死求生,乃人之常情!以往约束部众,使其死战不退,无非两途!”

他伸出两根手指,指节粗大,布满老茧:

“其一,利诱!阵前许诺重赏!斩首一级,赏银几何!破寨夺旗,赏田几亩!此法,初时有效!然……然朝廷拖欠饷银,层层克扣,十诺九空!久而久之,兵士寒心!利诱之策,形同虚设!甚者,反成笑柄!兵士言:‘将军画饼,吾等充饥乎?’”

“其二,威逼!末将……末将也曾设督战队于阵后!执利刃,持强弓!但有怯战后退者,无论官职大小,立斩不赦!以血淋淋的人头,震慑三军!此法……此法确能逼兵士向前!然……” 张无极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此乃饮鸩止渴!兵士非是心服,乃是畏死!心中怨气郁积,士气低落!一旦督战稍懈,或遇绝境,则兵败如山倒!溃散如潮水!此非强军之道,实乃……实乃不得已之下策!!”

他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慈烺,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佩和激动:“今日!得闻殿下‘保障队’之设!末将……末将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殿下为兵士解后顾之忧,使其无家室之累,无冻馁之虞!此乃……此乃根本要点!直指军心之要害!有此保障,兵士方能真正安心操练,临阵方能心无旁骛,奋勇杀敌!此乃固军心之良策!远胜利诱威逼百倍!!”

冯忠也深有感触,接口道:“殿下!张将军所言,句句肺腑!末将在天津编练新军,亦深知此理!如今之兵士,十之八九,皆为一口饱饭而来!所思所想,无非家中父母妻儿温饱!若其知身后有靠,家眷无忧,则战阵之上,必效死力!此‘保障队’,实乃凝聚军心之基石!然……”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带着一丝困惑:“殿下所言‘发自内心的精神’,末将……末将愚钝!带兵多年,只知同甘共苦,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此等‘精神’……究竟为何物?如何激发?还请殿下明示!”

朱慈烺听着两位宿将的肺腑之言,心中了然。他们所言,皆是经验之谈,切中要害!然,正如冯忠所惑,这“军魂”,这“发自内心的精神”,在明末这纲纪废弛、人心涣散的乱世,尤为珍贵,也尤为难求!

他不再多言,缓缓踱步。沉重的靴底踏在青砖地面上,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如同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堂内众人,张无极、冯忠、尹希廉,乃至正在抄写的书吏,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他们知道,这位少年太子一旦陷入沉思,必有惊人之语!

朱慈烺的脑海中,思绪如电光石火般飞转!后世那位力挽狂澜的伟人身影,清晰地浮现出来!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将思想工作做到最基层!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战士,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是人民军队的本质!还有刘邦的“约法三章”!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那振聋发聩的“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些,都是凝聚人心、铸就军魂的千古良方!在这明末乱世,在这济宁城,完全可以取其精华,熔铸成属于自己这支新军的铁血军魂!

然,朱慈烺心里也知晓,这是明末,不能超脱其历史局限性过多!比如伟人时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发动工农阶级、彻底铲除封建阶级,在这明末真要做起来,在此时此刻,无异于自杀式玩法!毕竟自己这身份是当今太子爷……朱慈烺盘算着,想着要怎么融合进来这中华几千年历史的做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慈烺暗忖,其实,很多兵士和普通老百姓,几千年都一样,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振聋发聩,详细学习诸多整顿军队灵魂的做法,都有一个要点,站到最广大老百姓的立场上去,想他们所想,在这乱世,给他们吃饱饭、安下心,这也是李自成那句“闯王来了不纳粮”最可怕的威力!百姓认可了你,来源于百姓的兵士自然就有了灵魂,剩下的什么战斗意志等等,也都水到渠成!!

脚步,倏然停住!

朱慈烺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堂内众人,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如同洪钟大吕,在堂内轰然响起:

“孤所思!首要者,为我大明新军,立下统领之号!凝聚军心!指引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穿越时空的豪情:

“太祖高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何等气魄!何等志向!孤意,以此为基!为我新军,铸就军魂之号!”

“杀流寇!驱胡虏!护国救民!卫我山河!!”

“轰——!”

这十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带着保家卫国的凛然正气,带着守护黎民的拳拳之心!瞬间点燃了堂内所有人的热血!

张无极、冯忠浑身剧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杀流寇!驱胡虏!护国救民!卫我山河!这口号,直指当前国难之核心!李闯肆虐中原!建奴虎视关外!民不聊生!山河破碎!

这口号,将新军的使命、目标、担当,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蕴含着一种堂堂正正、气吞山河的王者之气!有此口号,何愁军心不聚?!何愁士气不扬?!

尹希廉更是激动得笔都差点掉落!他猛地站起身,对着朱慈烺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殿下!殿下英明!此十四字军魂之号!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直指核心!气贯长虹!有此号令,三军将士,必当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微臣……微臣敬服!!” 他仿佛已经看到,这口号响彻军营,响彻战场的震撼景象!

朱慈烺摆摆手,目光更加锐利:“然!统领之号,乃全军之魂!尚需具体军纪条规,约束言行,深入人心!使兵士知可为,知不可为!使百姓知我军之仁义!”

他略一沉吟,声音清晰而坚定,如同在颁布一部新的法典:

“孤意,为我新军,制定‘三大铁律,八项注意’!以最朴素之言,明最严明之纪!使贩夫走卒,皆能明晓!使妇孺老幼,皆能传诵!”

“三大铁律!乃军中不可逾越之红线!触之者,立斩不赦!”

“其一:一切行动听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