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坑的位置,黑衣人的口供,如同一份精心包装的毒饵。如何将这份毒饵安全地投喂给京营那头暂时蛰伏的“猛虎”,成了摆在“影子”面前的关键难题。
直接送去?无异于自投罗网。京营绝不会相信一群“山野流寇”的好意,更可能在接收情报的同时,将他们这些送信人扣下,严加审讯,顺藤摸瓜。
“需要一个他们无法拒绝,也无法追查的传递方式。”柳言之沉吟道,目光落在洞内那两名被俘的黑衣人身上,“或许……可以让他们‘自己’回去报信?”
“不行。”岑卿立刻否定,“这两人意志已垮,回去后口径不一,或露出破绽,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京营怀疑是我们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而且,他们见过我们,知道这个据点的大致方向,风险太大。”
她踱步到水帘边,望着外面潺潺的流水,脑中飞速运转。需要一个中间人,一个看似与双方都无关,却又能让京营不得不信的中间人。
突然,她想起之前审讯黑衣俘虏时,对方提到的一个细节——他们与京营的暗哨,曾在北面山林有过几次不愉快的“照面”,双方都保持着警惕和距离,但彼此的活动范围大致有数。
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清晰。
“我们不直接送信,”岑卿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我们让京营自己‘发现’。”
她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挑选一名最机敏、最擅长伪装和潜行的“影子”(最终人选落在了身形瘦小、动作灵活的福娃身上),携带一份精心伪造的、模仿黑衣人笔迹和口吻的“密报”。这份“密报”将“无意中”遗落在京营暗哨日常巡逻的必经之路上,并且要确保遗落的方式足够自然,像是黑衣人在匆忙传递情报或遭遇意外时不小心失落。
“密报”的内容,需经过巧妙设计:提及铜矿坑据点,暗示三皇子残部正在集结,计划趁京营兵力减少之机,突袭工坊遗址,销毁可能残留的核心证据,并夺回部分被查封的物资。同时,隐晦地提到“影子”们似乎已与残部有所接触,可能达成了某种合作。
这份半真半假的情报,既能戳中京营最敏感的神经(工坊证据和残部反扑),又能将“影子”巧妙地置于一个看似与残部勾结、但又未被完全信任的模糊位置,避免京营将主要矛头立刻对准他们。
“关键在于遗落地点的选择和‘意外’的制造。”岑卿看向福娃,“你需要计算好京营巡逻队经过的时间,在他们到来之前,制造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假象——比如用黑衣人的兵器在岩石上留下砍凿痕迹,洒下几滴牲畜血,然后‘仓皇’逃离,并在逃离途中‘不小心’遗落那份密报。”
福娃听得眼睛发亮,既紧张又兴奋,用力点头:“我明白!卿姐姐放心,我一定办好!”
柳言之负责伪造密报,他仔细研究了从黑衣人身上搜出的零星物品和口供中透露的行文习惯,很快炮制出一份足以乱真的文书。赵铁柱和雷豹则负责掩护福娃的行动,并在预定地点接应。
两日后,一切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