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就送他一程”在大堂中落下,余音带着刺骨的寒意,让烛火都似乎摇曳了一下。
贾诩首先打破了这片死寂,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唇边竟泛起一丝奇异的笑意。
“好一招金蝉脱壳。”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能将太子殿下这等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能用国库的银子,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天大路,这位三殿下,确实是个人物。”
这番话听似赞扬,实则是在为三皇子的狠毒与隐忍,下了一个冰冷的注脚。
朱平安坐回主位,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
“贾先生,有何良策?”
贾诩放下茶杯。
“殿下,此事,不宜声张。”
他半阖的眼帘抬起,一道精光一闪而过。
“三皇子谋逆,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罪。证据,我们有,但还不够。一封信,一个死士,还不足以让陛下下定决心,废掉一个有丞相支持的儿子。一旦打草惊蛇,他很可能会铤而走险,直接举兵。”
萧何在一旁附和,脸色依旧苍白:“贾先生所言甚是。谋逆之罪,非铁证如山不可。否则,丞相林如海在朝中振臂一呼,反咬我们一口,污蔑殿下为争储而构陷兄弟,届时,我等将百口莫辩。”
大堂内的气氛再次凝重。
这头蛰伏的毒蛇,比想象中更难对付。
“所以,”贾诩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蛊惑力,“我们不仅不能声张,还要反其道而行之。”
“明面上,我们要把太子的案子,办成铁案!越大越好,越轰动越好!让所有人的目光,都继续死死地钉在东宫身上!”
这就是贾诩的阳谋。
用一个巨大的、真实的、所有人都相信的目标,来掩盖一个更致命的、真正的目标。
狄仁杰抚须颔首,眼中流露出棋逢对手的欣赏。
“贾先生的‘声东击西’之计,妙。在贾先生的阳谋掩护下,我方可从容布置,进行暗查。”
他转向朱平安,躬身一礼。
“殿下,请允臣与元芳,顺着那封密信中‘西山大营旧址’这条线索,秘密查清三皇子私兵的准确位置、人数、装备,以及……他们的将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