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要战斗……”我盯着玄鱼兽头顶的螺旋角,突然想起石壁上的水系图,“它们是在考验我是否懂得‘疏导’,就像女娲治水时那样,堵不如疏。”
时枢玉简中的微型河流突然冲出简身,在地面画出一道与水系图同源的河道。我引导着水流绕过玄鱼兽,流向石壁的另一侧——那里的雾最浓,想必是水脉的源头。玄鱼兽们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会避开战斗,领头的那只试探着跟着水流游动,发现河道的尽头竟是一处喷涌的泉眼,泉水中泛着与源土之种相同的金光。
“是活水!”玄鱼兽们发出兴奋的嘶鸣,纷纷跳入河道,顺着水流游向泉眼,原本凶戾的眼神变得温顺。它们在泉水中翻滚,身体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道道水纹,融入泉眼之中。
泉眼喷出的水流越来越急,在石壁前汇成一个小湖。湖面上,那些之前在脚印中看到的古人生活画面再次浮现,这次却多了女娲的身影——她站在湖边,将手中的泥土撒向水面,泥土遇水后化作无数小鱼,顺着河流游向远方,所过之处,干涸的土地都长出了绿草。
“原来如此……”我望着湖中的画面,终于明白“水土共融”的真正含义。女娲造人,是以土为形,以水为脉;她治水,是以疏代堵,让水与土和谐共生;而“娲皇之佑”的水脉之力,从来不是单纯的控水,而是让水成为连接万物的纽带,滋养生命,延续生机。
时枢玉简突然飞向泉眼,吸收了一口泉水后,简身表面的水纹变得更加灵动。第二块青铜残片与第一块完全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娲”字,字底的莲花状轮廓又展开了一瓣,花瓣上刻着细密的水脉图,与石壁上的古图完美重合。
雾气渐渐散去,石壁后的景象终于清晰。那是一条蜿蜒的水道,水道两旁长满了翠绿的水草,草叶上顶着晶莹的露珠,露珠里映出下一站的景象:一片燃烧的枫林,红叶在风中飞舞,像是无数跳动的火焰。
时枢玉简的光点指向枫林的方向,旁边标注着“离火之源”。我知道,下一场考验与“火”有关,那是女娲炼石补天时最核心的力量,想必会比水脉的考验更加艰难。
但此刻,握着融入水脉之力的时枢,感受着水流带来的温润与灵动,我心中没有畏惧,反而充满了期待。女娲的守护之力,藏在每一滴水中,每一寸土里,每一片火中,每一缕风中——而我要做的,就是循着这些力量的痕迹,一点点找回她留给世间的创造与守护的真谛。
水道的尽头,一叶用整根鳌骨制成的小舟正静静漂浮,舟身刻着与石壁相同的水纹。我跳上小舟,它便自动顺着水流向前行驶,身后的鳌骨与石壁渐渐隐入雾中,只留下那眼泉眼,仍在源源不断地喷涌着带着生机的泉水,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水面倒映着我的身影,时枢玉简在掌心轻轻搏动,像是在与水流唱和。我知道,这趟追寻“娲皇之佑”的旅程,才刚刚揭开第二重面纱,前方还有更多创世的秘密,等着我用双手去触摸,用心灵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