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看了看刘鼎。沉吟着说道:“鹰扬军罡字营不是已经到了中牟了吗?为什么还要援
那名探子军官说道:“报告使相大人。鹰扬军已经入城。但是……”
朱温恼怒的说道:“但是什么?”
那名探子军官说道:“鹰扬军要求独防守中牟。请庞将军将我军暂时撤下。庞将军和鹰扬军的韦将军起了摩擦……”
朱温和刘鼎两人同时站起来。互相对望一眼。
刘鼎冷峻的说道:“朱温。我们去中牟。”
朱温知事情严重。急忙说道:“好!”
一行人立刻准备。随即赶往中牟。
中牟距离王满渡很近。骑马一盏茶的功夫就可以到达。但是。这一段路走的并不轻松。因为在他们在赶往中牟的时候。随时都可能遭受突厥骑兵的袭击。在他们的北面。距离不到五十里的的方。就是汹涌的突厥骑兵大营。他们在此扎营。乃是为了进攻中牟。同时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突厥骑兵的前锋。正是骁悍无比的李存孝。
如果李存孝突然杀到。他们这么点人。简直不够突厥骑兵塞牙缝的。幸好。老天眷顾。总算有惊无险。他们平安到达中牟。中牟已经进入紧张的战斗状态。城墙上被石弹砸出来的痕迹。清晰可见。再三确认来人是朱温以后。宣武军才缓缓的南门。放他们入城。随后。沉重的城门。又被紧紧关闭。
庞师古和韦国勇两人随即被叫来。
朱温厉声喝道:“怎么回事刘鼎也皱眉说道:“怎么回事?”
庞师古很不服气的说道:“鹰扬军欺人太甚。蔑视我
他的身躯很粗壮。几乎有刘鼎一般的粗壮。眼睛瞪的很大。他浑身上下都有大大小小的伤痕。其中左背后的伤痕特别明显。那是被淮南军名将张磷打伤的。他大踏步过来。眼睛盯在刘鼎的身上。显然是认出了刘鼎的身份。但是。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甚至可以说。隐隐带着一丝丝的敌意。
相反的。韦国勇显的稳重很多。面对庞师古的指责。韦国勇显的非常的沉静。他先向朱温行礼。然后再向刘鼎行礼。最后才朗声说道:“庞将军已经奋斗数日。疲惫不堪。应该撤下来休整。”
朱温和刘鼎才稍稍放心。
倒不是两军有了摩擦。而是两军有了比较高下的决心。鹰扬军初来乍到。想要在宣武军的面前表现一番。展现鹰扬军的实力。同样的。宣武军不可能在新来的鹰扬军面前失礼。同样试图展现宣武军的实力。这种情况最终集中表现在高层指挥官身上。庞师古和韦国勇都想压倒对方。当然不想联合作战。
刘鼎沉静的说道:“我想听听详细的战况。谁来给我说说?”
庞师古上前一步。朗声说道:“末将愿意。刘鼎随意的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好。”
庞师古声若洪钟的说道:“李存孝此人。臂力过人。他恃武力。带着一万五千突厥骑兵。深入到中牟的区。被我们抵挡以后。在以北五十里的龙船渡扎营。改骑兵为步兵。日夜强攻中牟。在这之前。突厥人已经尝试起过数次进攻。每次都在千人规模。我军在中牟只有三千人。突厥人绕城骑射。对我军造成很大伤亡。目前已伤亡八百余众。故申请援军。”
从渡过黄河以后。李存孝就疾奔中牟而来。
一般来讲。骑兵不适合攻坚。他们的机动性。应该在广袤的平原上。才会挥到极致。如果用来攻坚。那就是舍本逐末了。然而。宣武军在和突厥骑兵的交锋中。也总结出了有效的经验。那就是广修据点。扼守要塞。他们在广袤的原野上。愣是修建起了大量的据点和要塞。好像王满渡这样的就是据点。中牟则是要塞。在郑州和汴州之间。这样的据点和要塞比比皆是。
李存孝一路疯狂南下。无人可挡。但是遇到中牟这样的坚固要塞。就不的不停下来了。因为越是到宣武军的核心区域。要塞和据点的数量越是密集。突厥骑兵的机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据点和要塞里面配备的弓弩。对骑兵的杀伤力也越来越大。只有拿下中牟。突厥骑兵才能放心的继续前进。否则队伍后面打颗钉子。始终是个隐患。
刘鼎和所有的鹰扬军军官。都对宣武军的拦截计划表示赞赏。宣武军使用的是笨办法。但是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在这样的铜墙铁壁面前。突厥骑兵的威力。至少下降了三成以上。无法充分挥机动力的骑兵。不能算是纯正的骑兵。当然。仅仅是防守是不够的。突厥骑兵还可以采取更多的办法。撕开宣武军的防线。例如庞师古提到的绕城骑射。对守军就是很大的震慑。
中牟只有三千的宣武军。可见朱温已经将大部队调往山东。朱温如此急切的将宣武军调离汴州。当然不是为了阻击契丹人。而是为了不让刘鼎和宣武军有太多的接触。好像眼前一样。要不是韦国勇和庞师古意见不合。相信刘鼎还是绝对看不到庞师古的。他对刘鼎的防范。严密着呢。
庞师古刚刚讲述完毕。大家还来不及完全消化。外面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随后。一名宣武军军官进来。朗声报告:“两位王爷。李存孝又来了!”
话音未落。如雷般的马蹄声已经响起。
召唤月票。召唤月票。召唤月票。有月票的兄弟给几张啦!谢谢!未完待续。(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