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再将南陵二十万边军交其统领,还许其自行任命封地官员、调动各地五万军士,这般权力,早已远超寻常藩王,这早已超出陛下当年的荣耀。”
他刻意提到楚风烈当年的荣耀,一来是从孝道来说,楚逸辰若是接受封赏有不孝之嫌。
二来也是提醒楚风烈,若是楚逸辰兵权在手,恐怕会效仿楚风烈。
王允说完后,扫了一眼楚逸辰,见楚逸辰气定神闲,不由得心中一愣。
按理说如此好事,被人反对,虽不说当场暴走,但至少也应该怒火中烧才对。
可是如今见到楚逸辰似乎并不在意,心知楚逸辰不容小觑,不过越是这样就更得阻止此事。
想到这里王允继续说道:“陛下,历朝历代,皇子皇孙掌兵权者,十有八九会引发夺嫡之乱!
当年前朝永嘉帝,便是因封皇次子为兵马大元帅,最终导致兄弟相残,朝政动荡;
我大楚开国初年,也有靖王掌兵后意图谋反之事。
如今太孙已立,武安王手握重兵,又有‘如朕亲临’令牌,若将来心生异念,太孙如何制衡?朝堂又如何安定?”
这番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王允句句不离 “太孙”“夺嫡”,既戳中了楚风烈对皇室安稳的顾虑。
又暗指楚逸辰可能威胁楚怀瑜的地位,瞬间将矛头指向了楚逸辰。
也顺带拉拢楚怀瑜,因为王家早就知道楚怀瑜是什么样的人,王家深知若是将来楚怀瑜继位的话,世家才能有更大的利益。
王允话音刚落,工部尚书魏鑫英便紧接着出列道:“陛下,王尚书所言句句在理!臣附议!”
这魏鑫英身材魁梧,却生了一双细长的眼睛,透着几分算计。
他是前兵部尚书魏鑫勇的堂弟,魏家虽非顶级世家,却也是一流世家,当年魏鑫勇被抓后,魏家便将魏鑫英推了出来。
“陛下,武安王年纪尚轻,虽有战功,却缺乏治理地方、统领大军的经验。
南陵乃我大楚南方门户,二十万边军是抵御南泰、番禺的主力,交给武安王统领,臣恐有失!
再者,封地官员自行任命,此举更是逾越礼制 ,我大楚官员选拔历来由吏部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