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小子何人?

秦渊脑海里存着一份长安舆图,和百官录,这是他让莫姊姝准备的,

基本上每个大家族手里都会有这个东西,每个官员的名字后面的“不可告人”的字数越来越长,其所关联的上下人脉也标注的清清楚楚。

众人都以为平原侯这等世外高人不屑于参与朝堂纷争,距离庙堂十分遥远,既然遥远,大概也不会去管这些鸡毛蒜皮琐碎的事情。

这也是秦渊想要给大家营造的第一印象,他虽学识过人,但于大家来说是无害的。

他虽入长安时日尚短,未及踏遍京畿各州府,也未主动攀附任何派系,看似与朝堂中枢隔着一层,可从踏入这座城的第一日起,便没放松过对朝局的窥探。

他擅长整理碎片化的信息,并且将其串联起来,组成一段有用的信息。

比如莫姊姝偶尔提及的官场动向,甚至市集上茶客议论的朝野轶事,但凡涉及朝中官员的出身、派系、政绩乃至私交恩怨,他都一一记在心上,晚间再借着烛火整理成册,分门别类标注清楚。

哪人是左相门生,哪人与右相交厚,目前三省六部的大问题,小麻烦,哪人又与长安的那些帮派有所联系,所图者为何……密密麻麻的字迹,在灯下连成一张无形的关系网。

在古代自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套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工程,偌大长安,繁华簇簇,看似平静,实则派系盘根错节,今日无关紧要的一个小官,或许明日便会成为某个关键案牍的经手人。

明明是一桩小事,但若经过一番运作,便能成为要你命的大事。

此刻看似无涉的两派官员,说不定暗中早有利益勾连。

他初来乍到,羽翼未丰,眼下虽用不上这些信息,却必须提前将底细摸清,就像行军打仗前要勘察地形,摸清敌军布防,将来若真有卷入朝堂纷争的一日,这些记在心里的官员信息,便是他拆解困局,从容应对的筹码。

能用上么,或许能用得上。

人是最靠不住的一种东西,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人脉上面,安全感还是要靠自己来经营。

悠悠三日而过,秦渊更是忙的双脚不着地,每天他要拿出时间从脑海里面誊抄书籍,有相当一部分书籍还要翻译成古代人能够看懂的语言,这么一来时间就被无限拉长。

烈酒和香水工坊日夜开工,每个人在丰厚的薪水下干劲满满,争取在第一场雪下来之前,屯够足够的货物。

花有花期,酒需要粮食,而粮食恰恰是古代永远都不够吃。

在现有的情况下,这桩生意因为各种各样的局限性,根本没有办法扩大规模。

秦渊自己也没有打算铺开整个市场,这些货物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即可,物以稀为贵,古人也承受不住饥饿营销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