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顾嘉宝逐渐学会了走路和说话。从那以后,她每天都会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沈婉音的身后,嘴里不停地喊着“小姨”。那一声声稚嫩的呼喊,让沈婉音的心都化了,觉得顾嘉宝可爱极了。
说来也巧,就在顾嘉宝刚满周岁的时候,沈清辞又怀上了二胎。这个好消息让全家人都欣喜不已,而沈婉音除了给家人回信和陪伴他们之外,心中最牵挂的还是远在战场的萧景琰。
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萧景琰的安危,所以经常会让贴身丫鬟朵朵去打听萧景琰的近况。朵朵深知沈婉音的担忧,每次都会安慰她说:“琰一切安好,只是偶尔会受一些轻伤,这在战场上是难免的。”然而,沈婉音心里清楚,所谓的“轻伤”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刀剑相向的巨大凶险。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萧景琰的身体状况,沈婉音下定决心要采取主动措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去拜访太医院的李太医,希望能从他那里学到一些医术知识。
当沈婉音找到李太医时,她以一种恳切而真诚的态度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李太医对沈婉音的请求感到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就被她的真诚所打动。毕竟,像沈婉音这样对医术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如此诚恳的人并不常见。
李太医本来就对沈婉音的聪慧和好学精神颇为欣赏,再加上她如此诚挚的请求,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李太医开始倾尽全力地教导沈婉音医术。
沈婉音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她不仅迅速掌握了常见的外伤处理方法,还能举一反三,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更令人惊喜的是,她还巧妙地结合了自己的灵力,成功研制出了两种效果极佳的丹药——止血丹粉和消炎粉。
止血丹粉能够在瞬间止住伤口流血,而消炎粉则具有强大的抗感染能力,可以有效预防伤口感染。这两种丹药的效果都非常显着,让李太医对沈婉音的医术天赋赞叹不已。
李太医甚至一度想要立刻收沈婉音为徒,将自己毕生所学的医术和经验都传授给她。然而,由于两人身份的差异,他最终还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尽管如此,李太医依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术和经验传授给了沈婉音,希望她能够在医术领域有所建树。
沈婉音的步伐并没有因为周围的喧闹而有丝毫的停顿,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帮助这些饱受战争和收成不稳定之苦的百姓们。
当她亲眼目睹百姓们因为饥饿和寒冷而面容憔悴时,她的心如同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决定主动去找负责农作物的工部官员,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在与工部官员的讨论中,沈婉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她提出了“分季播种”和“堆肥施肥”的建议,这些方法都是她根据记忆中的现代知识所想到的。此外,她还亲自指导工匠们制作更轻便、更高效的农具,以提高农民们的劳作效率。
然而,工部官员们对于沈婉音的建议起初并不是完全信服。他们对这些新方法持怀疑态度,担心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但是,沈婉音并没有气馁,她坚信自己的方法能够带来改变。
终于,在沈婉音的坚持下,工部官员们决定进行试种。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改良后的作物产量竟然提高了三成!这个惊人的数字让人们对沈婉音的方法刮目相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他们不仅能够吃饱饭,还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卖掉,换取钱财购买新衣服。甚至,他们偶尔还能品尝到肉食,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沈婉音的努力和贡献。百姓们深知这一点,所以每当沈婉音出行时,他们都会自发地跪在路边,口中高呼着“音妃娘娘千岁”,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这份平静,被朵朵急促的声音打破:“音音!不好了!男主受了重伤,还把你送的药粉都给了士兵,现在伤口发炎,高烧三天都没退!主系统说,若再烧下去,就算有气运加持,也撑不住了!”
沈婉音正专注地用毛笔在纸上书写着什么,突然,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那支毛笔竟然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直直地掉落在了纸张之上,墨汁瞬间晕染开来,将她刚刚写好的字全都染成了一团漆黑。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沈婉音惊愕不已,她猛地站起身来,瞪大了眼睛,对着空荡荡的殿内高声喊道:“暗卫!出来!”
话音未落,只见两道黑影如同鬼魅一般,瞬间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这两道黑影,正是萧景琰特意派来保护她的皇家暗卫。
“娘娘有何吩咐?”暗卫们单膝跪地,齐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