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河看着使者,太子要建,那报信人是谁派的。
“回伯爷,小人奉魏相之命。”
杜河心中恍然,这就说得通了,魏征是儒家门徒,嫡长子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和东宫关系密切。
杜河立刻前往东宫。
他不明白,李承乾为什么想要建崇贤馆。
这个主意烂透了。
上一个这么干的,是他爹李二,武德四年建立文学馆,收拢房玄龄、杜如晦十八学士,作为谋略人才。
但李二那会可是天策上将,军中威望极高,身边一大片武将。
李承乾现在有什么,只有东宫几个老学究,和他这个县伯。
魏征、房玄龄等名义上有教导太子的职责,都聪明着呢,连皇帝立场都不坚定,我们更不着急下注。
内侍通报后,引着杜河进入。
太子监国后,朝政中心就转移到东宫,魏征、房玄龄等大臣正好出来,魏征看见他,递过来一个眼神。
两人心照不宣,交错而过。
李承乾在偏殿,和一个微胖男子议事。
“臣杜河见过殿下。”
“云阳伯请坐。”
李承乾装模作样,等到杜河坐下,他一指微胖男子。
“杜河,这位是东宫左庶子于志宁。”
杜河拱手做礼,于志宁和孔颖达都是学问大家,道德君子,加上张玄素,三人非常爱劝谏,堪称李承乾噩梦。
于志宁不冷不热招呼一声,起身道:“既然殿下有客,臣便告辞了。”
“于师慢走。”
送走于志宁,两人都放松下来。
“殿下,听说你要建崇贤馆。”
李承乾道:“是啊,我准备招揽一些寒门士子,扩大东宫幕僚,但房相和魏相都反对,事情还没去办。”
当时的寒门,可不是后世农民,而是有经济地位的地主,不过相比世家大族,他们太过弱小。
真正的农民子弟,此时字都不认识。
杜河一拍额头,“殿下觉得,房相和魏相,为什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