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执行力强的人,从不抱怨 “不确定性”
在赚钱这件事上,“不确定性” 是常态 —— 昨天有用的方法,今天可能就失效了;昨天靠谱的渠道,今天可能就没效果了。就像做自媒体,去年 “情感共鸣” 的内容能火,今年可能 “干货科普” 的内容更受欢迎;就像做电商,去年 “直播带货” 能卖爆,今年可能 “短视频种草” 更有效。
而很多人面对这种 “不确定性”,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变了?”“别人给的方法怎么不管用了?”“为什么没人给我一个靠谱的方案?”—— 这种抱怨的本质,是 “无法承受不确定性,想靠别人给自己安全感”。但现实是,没有任何人能给你 “一辈子管用” 的方法,也没有任何人能帮你规避所有风险—— 你的老板、你的老师、你的朋友,他们和你一样,都在 “见招拆招”,都在 “在变化中找机会”。
执行力强的人,从不抱怨 “变化”,因为他们知道:变化不是风险,而是机会—— 别人因为变化而退缩,你因为变化而调整,就能抢占先机。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做服装批发的老板,去年线下批发市场冷清,很多人抱怨 “生意没法做了”,他却主动研究线上渠道,开始做 “直播批发”,把衣服卖给全国各地的服装店老板,最后不仅没亏,反而把生意做得更大。他说:“市场变了,你不能等着市场变回原来的样子,要跟着市场一起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抱怨的人,总在 “向外求”—— 求别人给方法,求环境变稳定,求机会主动上门;而执行力强的人,总在 “向内求”—— 求自己能更快适应变化,求自己能在变化中找到方法,求自己能靠行动拿到结果。前者把 “变化” 当成不行动的理由,后者把 “变化” 当成提升自己的机会;前者在抱怨中原地踏步,后者在行动中不断成长。
五、认知为执行力服务:“眼高” 不如 “手高”
很多人总觉得 “认知越高,赚钱越容易”,于是把大量时间花在 “提升认知” 上,学了一堆 “商业模式”“思维模型”,却连 “写一篇文章”“拍一条视频”“谈一个客户” 都做不好。这就是典型的 “眼高手低”—— 认知上去了,执行力没跟上,最后只能 “纸上谈兵”,赚不到钱。
要明白一个道理:认知的价值,是 “为执行力服务” 的 —— 不能落地的认知,再高也没用;能帮你把事做成的认知,才是有用的认知。就像你学了 “用户思维” 的认知,不是为了 “在饭桌上吹牛”,而是为了 “在写文案时,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你学了 “流量思维” 的认知,不是为了 “跟别人讨论行业趋势”,而是为了 “在做推广时,能找到更有效的获客渠道”。
赚钱的核心逻辑,从来不是 “认知有多高”,而是 “你的认知能帮你做成多少事”。你可以 “眼高”,但更要 “手高”—— 能把认知落地,能靠执行力拿到结果;你也可以 “眼低”,但只要 “手高”—— 能踏踏实实干,也能赚到钱。唯独 “眼高手低” 最可怕:认知告诉你 “能赚大钱”,但执行力让你 “连小事都做不好”,最后只能在 “想得多、做得少” 的焦虑中,一事无成。
六、赚钱的主要矛盾,永远是执行力
在赚钱这件事上,认知是 “指南针”,帮你看清方向;执行力是 “脚”,帮你走到目的地。没有指南针,你可能会走弯路;但没有脚,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太多人把 “赚不到钱” 归咎于 “认知不够”,却忽略了:你缺的不是 “更高的认知”,而是 “把认知落地的执行力”。你知道 “做自媒体能赚钱”,但你没坚持写文章、拍视频;你知道 “做电商能赚钱”,但你没去选品、做推广;你知道 “做技能服务能赚钱”,但你没去提升技能、找客户 —— 这些 “知道却没做” 的事,才是你赚不到钱的真正原因。
从今天起,别再纠结 “认知够不够高”,先问自己 “执行力够不够强”:别人给要求,你能不能跟着做?别人给方向,你能不能做出结果?没人说,你能不能摸黑探索?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把该做的事落地,你会发现:赚钱的真相,从来不在 “认知的顶端”,而在 “执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