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局比赛开始的哨声,如同吹响了冲锋号。
屈正阳站在球台前,眼神已然不同。第一局的溃败洗去了他最后一丝侥幸,王建军“放弃幻想,准备拼每一分”的怒吼仍在耳边回荡。此刻,他的世界只剩下这张球台,和对面那个气势正盛的对手。
一、 战术博弈:以柔克刚的智慧
屈正阳获得了第二局的发球权。他没有选择冒险的偷袭,而是贯彻了赛前部署中最核心的一环——一个极转、极低的下旋球,精准地发向林浩的正手小三角。
这个球的目的不是直接得分,而是试探与限制。它迫使林浩必须上步,用他相对平庸的正手来处理,无法第一时间施展他那摧枯拉朽的反手拧拉。
林浩果然有些不适应,他习惯了对手畏惧他的反手而将球送到他舒服的位置。他勉强用正手将球搓了回来,但回球质量不高,弧线稍长。
机会!
屈正阳眼神一厉,早已蓄势待发的身体如同猎豹般扑出。他没有再用蛮力猛冲,而是在移动中,将形意拳“槐虫步”的迅捷与“三体式”的沉稳结合,脚下生根,上身却异常灵动。在球弹起的瞬间,他腰胯依循着“抖”劲猛地一拧,手臂如同鞭子般甩出!
“啪!”
一板速度快、落点刁的正手快带,球直扑林浩的反手大角度空当!
1:0!
屈正阳拿下了第二局的第一分!
这一分,意义非凡。它打破了林浩连续得分的势头,更向所有人宣告:屈正阳,并非没有还手之力!
“好球!”场边的樊振东激动地挥拳。王建军教练紧握的拳头也稍稍松开,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林浩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意识到,对方改变了策略,开始用头脑打球了。
随后的比赛,进入了艰苦的拉锯战。屈正阳坚决执行战术,死死盯住林浩的正手位,用各种旋转和落点的变化进行控制。林浩的强大实力依然让他屡屡得分,尤其是当屈正阳的控制稍有不慎,他依旧能用高质量的反手拧拉一锤定音。
但屈正阳不再像第一局那样被动挨打。他的“根”发挥了作用,每一次扑救、每一次相持,他的脚步都比之前更稳,回球也更有底气。更关键的是,他打出了几板让全场惊呼的球。
二、 灵光乍现:国术融合的锋芒
在一次多拍相持中,林浩一板势大力沉的正手爆冲,直轰屈正阳的中路追身球。这是一个极其难受的位置,常人即便接到,回球质量也必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