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物理实验室:
年轻的助教“弦”正在调试一台高精度的量子干涉仪。仪器状态不稳定,观测数据杂乱无章。她尝试了所有教科书上的方法,都收效甚微。
(共鸣呼唤着她。)
frustration 中,她闭上了眼睛,不再依赖仪器显示,而是将意识沉入对周围环境最细微的感知。刹那间,她“看”到了!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某种更深层的联系——她看到了实验室中无数交织的、代表着概率与因果的“隐形脉络”!其中几条脉络正处于异常的纠缠和震荡状态,正是导致仪器不稳的根源!
她遵循着直觉,伸出手,并非触碰实物,而是对着那几条紊乱的“脉络”轻轻一拂,如同拨动琴弦。
嗡——
干涉仪发出的噪音瞬间平息,屏幕上的数据流变得稳定而有序。
实验室的学生们目瞪口呆,以为她用了什么未知的黑科技。只有弦自己知道,刚才那一瞬间,她仿佛找回了某种与生俱来的、名为“因果叙述者”的本能。笔记本上,“Xian”的名字旁,光点闪烁。
在互联网的深海:
无形的数据洪流中,一段关于“古代文明集体记忆传承”的冷门论文数据包,在被某个学术节点下载时,触发了隐藏在底层协议中的某个极其隐秘的“标记”。
(帕拉雅雅……归档数据激活……)
数据包没有像往常一样被简单存储,而是被一股突然苏醒的、微弱却坚韧的意识流捕获、解析、重组。这意识流如同水滴汇入溪流,迅速沿着网络节点扩散、汲取信息、重塑自我。
不久后,一个匿名的、IP地址不断跳变的账号,在苏晓和娜娜巫用于测试的一个加密论坛上,留下了一段经过复杂加密,但其核心结构却与当年“意识博物馆”索引方式如出一辙的信息:
【检测到跨叙事层级通讯尝试。身份校验协议……通过。帕拉雅雅(残存数据备份),在线。当前状态:依托全球网络存在,稳定性…低。很高兴…再次感知到你们,苏晓,娜娜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记本上,“Parlaya”旁,光点顽强地亮起,虽微弱,却稳定。
第二步,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