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星想了想,又把自己陆陆续续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人民日报评论单行本给贡献了出来,让大家阅读查看。
宋南星的小课堂,给了这群知识青年和向学之士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大家也很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峰山大队还好,能够脱产学习;其他大队可就没有那么优厚的条件了,他们只能借了峰山大队亲戚朋友的笔记,借了邻居家的煤油灯,挑灯夜战。
复习到凌晨三点是常态,主打一个,熬不死就往死里熬。
这一熬,就熬到了十二月九号。
宋南星把江靖川给送上了去往省城的大巴车,却并没有回家。
红旗公社只有一个考点,那就是红旗中学,宋南星自然也不例外。
为了不误事,宋大志和宋苗早就跟宋巧姑打了招呼。
宋巧姑两口子可都是宋向文和宋南星一手一脚给带出来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当即给宋南星留了个“单间”,还让宋南星跟着他们一家子一起吃。
宋南星没有拒绝,只是转手就给宋巧姑塞了两块钱和两斤的全国通用粮票。
宋巧姑本来想拒绝的,宋南星只一句“你不收,我就拿到供销社换成麦乳精,给两个小禾和小麦补身体”。
麦乳精那种“华而不实”的玩意儿,拿来有什么用?
两权相害取其轻。
宋巧姑到底还是收下了钱和票,只是一回头,就把伙食标准给提高了一大截。
宋南星一起床,就看到热乎乎的铺盖面,再看看下面卧着的鸡蛋,只觉得脑仁疼。
“巧姑姐,我把你家底给吃没了,小禾和小麦吃啥?”
宋禾抬了抬手里的碗,笑着说道:“果果姑姑,我们也吃着呢!”
虽然没有卧鸡蛋,但有得白面吃,宋禾心里也美滋滋的。
没看到一旁的宋麦,吃得头都不抬了吗?
宋巧姑叉着腰,得意洋洋的笑道:“就一碗面条,还能把咱们这双职工的家底给吃没了?
你瞧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