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儿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但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国内的零售市场还没有形成大型供货集团和规范的商品供应链,超市的供应商还是以中小供货商为主,如果超市没有同步学习国际零售巨头发展大型供货集团的经验,只是以国际惯例为托词片面引进进店费概念,同时又借此派生出一些国际上原本没有的乱收费品种,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向超市供货的生产企业想尽办法把受超市挤压而出现的损失向消费者转嫁的情况。这样的话,吃亏的还是普通消费者哦。”
“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不负责任的超市在国内并不少见。”对此,陈明洛倒是认同的,他认为关键还是在于管理和经营理念上。
进店费等额外费用确实很容易把一些不好带结果带进超市里面,比如说一些原本很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商品在购物方便的超市里买不到了。虽然在超市销售产品,销量很大,但是超市因为吃到甜头,不断提高进店费等额外费用,再加上赊销压款等因素,供货企业能收回的货款不断缩水,这肯定会严重影响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行,一些找不到更好办法的品牌企业最终不得不退出超市的经营渠道,转而自己发展的连锁和直营。
另外一些坚守在超市中,却又不愿牺牲质量的厂家则采取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利用消费者普遍认为超市商品价格低的心理,在超市负责采购的具体人员配合下,暗地里抬高商品在超市里的售价。
还有一些就是在生产原料上下功夫,以面包为例,主要原料无非是面粉、鸡蛋和糖,但其实原料差价非常大。品牌企业生产用的面粉每袋要七八十块,而市面上最便宜的面粉只要三四十块钱。鸡蛋和糖更可以少放或者用其他代用品代替,高级鲜奶油和普通奶油
的成本就差了一倍多,如果再变成人造奶油,成本就更加低廉了。
而更改了原料之后,不懂行的消费者很难察觉。再说了,产品摆在超市的货架上,而且价格也挺便宜,销量仍然会很不错。
“这么一来,还是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嘛。”杨吉儿说道。
“所以说,关键还是在管理上。很过在外国看起来很正常的东西,一旦到了国内,立刻就变味儿了。”陈明洛说道。
“那你对这两家超市有什么期望?”杨吉儿问道。
“别的也就不想了,至少也要做成国内的沃尔玛吧?”陈明洛回答道。
事实上沃尔玛如今在国内还不是很张扬,自从九六年沃尔玛进入深圳后,当地的商业企业都非常恐慌,有十几家企业联手,希望政府干预。
为避免树敌太多,沃尔玛尽量保持低调,甚至在开业前几次将商品价格上调。
因此,多数人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可怕的沃尔玛,几乎和沃尔玛同时起步的万佳百货一直保持了广东省最大商业企业的头衔,但沃尔玛的真正实力如何,可能只有沃尔玛自己才知道。
在对外扩张上,沃尔玛保持了少有的谨慎,只要政府不批准,沃尔玛便不去开店,因此它在政府眼中是一副遵纪守法的形象。
为了需求从当年刚一开场就卖轮胎,到现在迎合中国市场的种种调整,沃尔玛可以说是深谙国内的官场规则,因此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有了比较快速的扩张。
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更是一个人力资源高手,他给每一个分店都物色了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来担任经理。沃尔顿争取后来成为沃尔玛ceo的大卫格拉斯加盟沃尔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为了拉拢沃尔顿大卫格拉斯,沃尔顿总是以其极为饱满的热情来游说对方,并承诺给对方以股份,不管对方态度如何,沃尔顿从不放弃,为了得到格拉斯这个人才,整整花了十二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