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力量确实很强大,据说在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核威慑,在绝密状态下打造了一套“超级末日武器”—“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被激活的“边缘系统”将开始自动检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它没有收到苏联高层的回应,它将自动识别为“末日来临,苏联领导层已经消失”,随即开启对美国的绝地反击。
至于说苏联核弹储备量,也是极其庞大的一个数字。
不过像这一类的装备,叶开自然无从染指,也没有那个胆略,如果有可能的话,手提箱核弹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这东西的威力比较强悍,体积又小,若是能够搞来几十上百套的,用来讹诈美国人就是最好的利器了。
严格说起来,核武器掌握在政府的手中,最多只能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但是要掌握在私人的手中,那个影响力就很大了,凭借这么多的核弹,想要在海外立国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当然了,前提是你得有发射核弹的运载火箭,至少也得是中程导弹,否则的话威胁力就大大地下降了。
“我看上的主要是苏联的常规武器……”叶开对二老爷子说道,“如今非洲和中东的战事一直就没有停下来过,还有阿富汗之类的国家,甚至南美的一些小国家,具有武装威胁的地方,都将是我们的军火倾销地。”
其实说起来的话,军火贸易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作为国际间一种间接的军事斗争手段,它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之一,它也是某些国家用来获取更大经济利益,保证本事工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冷战结束后,军火贸易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战略层面上呈现出一些与冷战时期完全不同的特征。
如今叶开所看重的,就是在冷战结束之后,苏联还没有跟国际社会完全接轨,国内政局又非常混乱,军方高层的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率先出手,丛中渔利。
“其实我就是想要打一个时间差而已。”叶开对二老爷子说道,“在冷战时期,由于东西方激烈的对峙,国际军火贸易作为一种军事斗争的手段,也带有强烈的对抗性。作为各自阵营的主要军火供应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向自己的盟友或准盟友提供武器装备时,主要考虑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政治与军事利益。如美国在《武器出售控制法》中就明文规定:只有在能够明确地证明出售武器能够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且和美国的对外政策相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批准出口。因此,和美国具有军贸关系的国家,一般首先是直接的同盟国,其次是间接的同盟国或友好国家。美国不仅原则上严格禁止向信仰的国家出售武器,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出售武器也有诸多限制。”
这么一来,世界上就有很多美火商的生意做不到的死角。
“其实发展对外军火贸易,也是遏制美国势力过度发展的一种手段。”叶开同时也表示道,“事实上,军火贸易在调整多边关系、平衡地缘政治等方面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冷战后,为了避免出现新的战略真空、力量失衡、地区强国等威胁到其全球利益,美国在不断寻找各种解决办法的同时,仍继续依靠军火贸易来遏制此类情况的发生,通过军火贸易一方面可以维系和拓展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将有关国家或地区纳入美国势力范围,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防止所谓地对国家填补真空,对美国利益造成损害。”
对于一些军品输入国来说,军火贸易在迅速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层次、增强防卫能力的同时,也成为其谋取超出军事力量范围之外的高层次上的安全利益的一种手段。
海湾战争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在采办军备时,并没有采取向美国一边倒的做法,而是分别从美、英、法等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之所以如此,海湾各国的一个主要考虑就是为了关照各军品进口国的利益,利用军贸这一斗争手段“造势”,结好诸国,获得大国的安全保障或者口头上的安全承诺。
“正如你所说,现在海湾的军火贸易,基本上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给垄断了。”二老爷子皱着眉头说道,“可是非洲那边儿那么穷,你确定你能够收到回款吗?”
“军火贸易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事业,不过要卖给非洲国家的话,自然不能收取他们的货币,甚至是美元也不好使。”叶开笑着回答道,“但是他们有黄金和钻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