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宣战令下来之后,他们仅仅能集中在埃及的那几万兵力参与第一波进攻,后继乏力,下一波支援需要从国内从各城各殖民地一点一点的抽调,然后在训练运输才能到达前线,乐观估计三个月能到。
要是中间在有个差池,那么四五个月都是正常的。
这还都是已经服役的正规军,如果这些国家想在战场上获得更多的东西,那就必须要扩军,而扩军如果是征召退役人员最少要花半个月以上的时间集中,然后要进行至少一个月的恢复适应性训练。
这个期间国家要准备作战需要的武器,需要征集物资,需要安排运输力量,等等,这多出来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月而已。
这要是招募新兵,这新兵训练三个月,然后战争适应训练再来三个月,半年之后形成初步战斗力能参与一些低烈度的战争。
奥斯曼现在仗已经打了两年多了,能够调动的兵力已经都调动了,各地能够征召的老兵也征召的差不多了。
要想应对大明的战争威胁,只有招募新兵。
现在伊斯坦布尔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征兵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拍脑袋,我征兵一百万!,然后一百万士卒就出现了的。
征兵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首先是自己财政有没有钱,征兵总要给安家费吧,总要发军饷吧,士兵总要吃饭吧,这些钱财政拿得出来不?
本来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压力没有这么大的,招募个几十万兵力还不至于考虑这那。
但是大明提前不是摆了他们一道么,大量的钱都投资修铁路了,剩下的钱都用来跟沙俄打仗了,这一两年也都是国库能跑老鼠的状态,所以真的要好好规划一下。
第二就是有没有准备那么多武器,这士卒总不能空着手上战场吧?火器时代的战争,每一把武器都需要钱买的,即使奥斯曼帝国自己国内造的,那也需要成本的。
而且战争突然到来,奥斯曼帝国哪有那个水平一个月生产几十万把武器,那还不是要从欧罗巴人手里买。
欧罗巴人可不是开善堂的,每一件武器那都是要真金白银才会卖的,如果奥斯曼没钱,那武器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