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段的电报就是一个t字型,从东海岸一直修到几内亚湾,然后南线从中非一直修到南非。
这条线路现在还只是在努力横向贯通阶段,纵向的还在勘察地形阶段。
而电报的西线则是从河西走廊到嘉峪关,然后到吐鲁番,一个直通莎车城,另一个过轮台一直往西一直到达里海岸边,然后分为南北两支,北至伏尔加河边,南至莎菲王朝和大明边境。
北线则是从河套城一直往北通往北海城和北疆城。东北线出山海关,一路沿着边境线走海参崴一直到奴儿干都司。
本来朱慈烺有计划让这条线从白令海峡过去到达新大陆那边,不过那边极寒的天气并不适合修建电报线,所以计划只能不了了之。
目前新大陆那边也在努力修从金山城到密西西比河河口城的电报线路,要不是法兰西的殖民地阻挡大明是可以直接贯通东西海岸的。
因为电报线路这个东西,一旦传递的距离过长因为电压不足还有信号衰减,所以路上要有发电机不停的给电线加压送电。
这就限制了关外地区电报线的建设。
大明目前最有效的发电手段就是蒸汽机发电,蒸汽机又需要煤炭,还有当地有基本的机械维护条件和转运机械和煤炭的道路。
而且关内地区的电报线路,不说全部盈利,至少大部分都能收回一部分成本,盈利的线路也不少。
但是关外地区的线路,那基本上就是建一条亏一条,距离远,路过的大部分地方连人都没有,还能给鬼发电报不成!
故而关内地区的电报线路铺设的很快,关外只能一点一点的推进。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信息的重要性了,当初的大明要传递一份圣旨到地方,层层传达之后能在半个月传遍全国那就是神速了,能在一个月传到全国,那才是常态。
所以那个时候皇上治理国家根本没法搞什么微操,只能制定大政方针,让下面的官员自由发挥。
要不然一个小问题来回折腾都要个把月,根本就没法指导地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