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年自然要疯狂扩产,现在阻碍棉纺织发展的正是大明旱灾,种不出粮食,自然棉花等等也种不成。
中原地区棉花产量占据大明的一半,这里的棉花减产,工厂也不能纺织空气不是。
不过今年大明解决了粮食问题之后,已经开始从莫卧儿那边找到了新的棉花来源。新大陆那边面,密西西比河南部本来就是后世棉花主要产区,能种棉花并不稀奇。
但是问题就是,那边现在运输太麻烦了,走陆路上千里还是走海路绕数万里都不是好办法。
大明迫切需要在地峡寻找一条通道,就算不能修建运河,先缩短陆路运输的距离也是好的。
但是想要拿下中美洲西班牙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参谋部分析大明和西班牙早晚有一战是正确的,今天不打,那是因为大明对原料的需求还没有那么迫切。
等到大明棉布产量过亿匹,每年外贸超过两亿,税收超过两千万的时候,大明需要全世界的棉花,那个时候不用军部说话,那些棉纺织商人和内阁都会因为利润和税收鼓动打仗。
当然到时候这个商人肯定也包括朱慈烺。
但是现在皇明商号很明显没有棉布的定价权,产量仅有十分之一,还主要用来出口,怎么争定价权?
要不出口转内销?但是内销赚钱就不多了,在缺钱的时候,一年多挣五百万对于朱慈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朱慈烺忍不住问道:“去年国内棉布价格上涨了多少?”
吴启晨拱手:“陛下,复兴一年,松江三梭布,一批五钱七分银子,到了复兴二年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七钱三分。
大约上涨了四分之一的价格,经过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商会觉得内销利润不如外运,导致国内棉布供应稀缺导致涨价。
再加上去年大明大量的开工导致百姓收入普遍增长,对于棉布的需求也增大了。
统计部认为,棉布的涨价跟货币贬值关系不大,应该是因为内外价格差距过大引起的一种大明内部棉布价格回升。”
朱慈烺沉默的敲桌子,看向其他人:“保障大宗货物和常用物资的价格稳定是维持币值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咱们一样一样的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