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趁你病,要你命!

安平城内,气氛凝重。

曹永吉站在城头,望着南面临汀城的方向,眉头紧锁。

他比谁都清楚临汀城丢失的严重性,这不仅切断了东夏深入东南的触角,也不仅让朝廷颜面扫地,而是可能更大的风波将席卷这摇摇欲坠的大夏。

王操站在他身后,低声道:“大人,末将已按您的命令,将带来的两万兵马与安平城原有守军重新整编,严查可疑人员。只是……军心依旧不稳,不少新兵还在私下议论临汀城的事。”

曹永吉叹了口气:“临汀那边,海川盟用银子收买了人心,我们这边若不能尽快稳定军心,恐怕祸起萧墙。传令下去,即日起,安平城所有守军,无论新老,月饷暂按二两五钱发放,待朝廷饷银到位后,再按三两补足。同时,加强巡逻,严禁士兵私下串联,违令者,斩!”

“是!”王操领命,犹豫了一下,又问:“大人,我们……要不要尝试反击?”

曹永吉缓缓摇头:“时机未到。海川盟刚刚得手,士气正盛,且其在临汀暗中经营多年,根基比我们想象的深。贸然进攻,胜算不大。当务之急,是守住安平,稳住阵脚,清理内患。另外……”

他目光深邃,“伪夏(西夏)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但我始终感觉这事与他们有关系。”

王操有些意外:“大人是说……伪夏与海川盟有联合?”

“未必没有这种可能。”曹永吉语气平淡,“现在一是安平的防守,另外是临汀城内的情况,我们必须了解。”

所有势力都预感到西夏会有动作,这个预感没错。

仅仅三天后,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如同野火般烧遍了各方势力的案头:西夏魏若白,亲率六万大军,携带着大量的攻城器械,浩浩荡荡地直扑东夏在北面的盛兴堡!

消息传来,盛兴堡内的三万守军虽然惊讶于西夏军的数量,却并未陷入恐慌。

这一切,都得益于曹永吉的先见之明。

早在东南局势恶化之前,曹永吉就已经秘密给盛兴堡守将涂顺进行过推演分析。

曹永吉断定,一旦西夏有所异动,首要攻击目标必然是扼守要冲的盛兴堡。因此,他严令涂顺,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万全准备。

涂顺是兵部文官出身,跟随曹永吉多年,是其铁杆心腹,对曹永吉的命令执行起来毫不打折扣。

他接到指令后,便暗中加紧储备粮草,加固城防,深挖水井,囤积守城器械,尤其是将堡内的火炮全部上城。可以说,整个盛兴堡已经被他打造成了一个刺猬般的硬骨头。

魏若白大军兵临城下,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发动了猛攻。

一时间,盛兴堡外火炮声震天,箭矢如雨,投石机抛出的巨石砸在城墙上,发出沉闷的巨响。

西夏军如同潮水般一波波涌向城墙,又在一片片箭雨、滚木礌石及火炮声中退却。

涂顺亲自在城头督战,指挥若定。守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充足的准备,顽强地抵挡着西夏军的进攻。

连续五天,魏若白发动了不下数十次攻击,甚至一度有悍卒登上了城头,但都被守军拼死击退。

城墙下堆积了不少西夏士兵的尸体,初步估算,伤亡已超过五千人。

然而,魏若白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焦急之色。

攻打盛兴堡,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既是试探,也是牵制。他真正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这座难啃的堡垒。

第五天傍晚,攻城部队照例后撤休整。

魏若白站在大营外,望着远处依旧屹立的盛兴堡,对身旁的副将下达了新的命令:“传令,命前锋营两万人,由你统领,明日一早绕过盛兴堡,直插天阳城方向!

沿途州县,能招降则招降,不能降则速战速决,不必恋战,以最快的速度兵临天阳城下,震慑夏明澄!”

“末将领命!”副将抱拳,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同时,魏若白又写了一封密信,快马送往后方井口关:“请袁帅依计行事,率关内四万兵马,为我前锋后援,兵发天阳城!”

至此,西夏这三年来在井口关布置的十万大军,已然尽出!

魏若白这是要倾尽全力,赌上一半的国运,直取东夏的心脏——天阳城!

当西夏井口关十万大军尽出的消息传到归宁城时,严星楚正在与邵经、张全、周兴礼等人商议军制改革的具体细节。

听到史平的禀报,严星楚沉默了片刻,随即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有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和……佩服。

严星楚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点向井口关和天阳城的方向,“魏若白这是算准了时机,要抢在我们前面,给东夏致命一击啊!”

张全眉头紧锁:“大帅,魏若白难道不怕东牟从青石堡出兵端了他的老巢井口关?”

严星楚摇了摇头,指着沙盘上井口关周边解释道:“你看,井口关虽然地处前线,但西面是名义上的盟友白袍军,北面是我们鹰扬军,虽然关系微妙,但短期内并无直接冲突的风险。他唯一的隐患,来自东北面的东牟青石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笃定:“但青石堡的情况,魏若白必然清楚。那两万东牟军,被我们围困、压缩了三年,缺粮少饷,士气低落,崩溃就在眼前,别说主动出兵威胁西夏侧后,能守住堡垒不散伙就算不错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围而不攻,就是在等他们自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