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找我等有何要事?"徐光祚行礼问道。
"旱情。"崇祯皇帝简短地说,"钦天监预测今年可能有大旱,朕要你们立刻着手准备应对之策。"
毕自严面色一变:"陛下,若真如此,恐怕对我大明是雪上加霜啊!去年蝗灾瘟疫刚过,百姓元气未复,若再遭大旱..."
"所以朕要提前准备!"崇祯皇帝打断道,"徐卿,你先说。"
徐光祚沉吟片刻:"回陛下,臣以为应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粮食储备,立即清查各地粮仓存量,并从江南等地调运部分粮食北上,提前储备;其二是水利工程,加紧修缮现有水利设施,并在重点地区开挖新井、疏通河道;其三是灭蝗准备,根据去年经验,大旱之后往往伴随蝗灾,应提前储备灭蝗物资和组织灭蝗队伍。"
"好,毕卿呢?"
毕自严拱手道:"臣附议徐大人所言,另外还有两点:加强财政准备,应立即拨出一笔专款用于抗旱救灾,以免到时手忙脚乱;维持社会稳定,应提前布置各地卫所兵力,防止因旱情引发的动乱。"
崇祯皇帝点头:"二位所言极是。朕再补充几点:格物院要立即组织人手研究更有效的灭蝗方法;皇家票号要准备足够现银,以应对可能的粮价飞涨;西北战事虽重要,但若旱情严重,可能需要调整部分兵力回防。"
"陛下英明!"两位大臣齐声应道。
"另外,"崇祯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此事暂不要大肆宣扬,以免引起恐慌。但各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臣等遵旨!"
送走二人后,崇祯皇帝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天空中飘过的几缕薄云,眉头紧锁。
"上天为何如此考验朕?"他低声自语,"改革之路,果真如此艰难吗?"
系统没有回应,只有窗外的风声呜咽,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艰难岁月。
当晚,崇祯皇帝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包括秦翼明、王承胤等人。
"诸位,朕今日召你们来,是为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崇祯皇帝神色凝重,"钦天监预测,今年可能有大旱,甚至比去年的蝗灾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