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献策与动员

建武帝背着手,来回踱步,目光时而扫过正在凝固的水泥,时而落在蒸汽机车图纸上。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皇帝的脚步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更漏声。

良久,建武帝猛地停下脚步,眼中已是一片决然:“善!方爱卿,朕准你所奏!此事关乎国运,利在千秋,纵有万难,亦当推行!”

“朕即刻下旨,授予你全权,统筹修建通往庭州之公路、铁路事宜。”

“中书省、门下省、工部、户部及沿途各州府,皆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所需钱粮、人力,由国库优先调拨,若有阻挠懈怠者,你可便宜行事!”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方南深深一躬。

“还有一事,”

建武帝又道,“兵部来报,按你提供的图谱,军器监已督造出燧发枪五千支,野战炮两百门,兵部已招募骁勇,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火器营。”

“新军已成,亟待操练,爱卿乃火器战术之大家,这训练之事……”

方南立刻回道:“陛下,火器训练,刻不容缓。臣心中已有合适人选,皆乃臣之旧部,精通火器操作,熟知战法。”

“臣请旨,调拨一批骨干,前往火器营担任教官,臣亦会定期巡视指导,务必使火器营尽快形成战力,成为征讨蛮族之利刃!”

“准!”建武帝毫不犹豫,“朕给你调兵之权,需要何人,直接调取,兵部及各相关衙门需无条件放行。”

“谢陛下!臣即刻去办!”

方南离开了皇宫,马不停蹄地赶往中书省。

方南找到中书侍郎,呈上皇帝的旨意,详细阐述了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战略意义和初步规划。

中书侍郎看建武帝下旨,不敢怠慢,立刻召集了工部、户部等相关大员进行紧急磋商。

在中书省的政事堂内,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方南铺开地图,指着从京城到庭州的路线,详细解释了公路和铁路的修筑标准、技术要求、预计工期和资源需求。

工部尚书郑渠对需要大量钢铁铸造的钢轨表示担忧:“方大人,此铁路构想固然精妙,但钢轨所需精铁甚巨,我大楚如今产铁虽丰,但尚需供应军械、农具,恐力有未逮啊。”

户部负责的是方南的父亲方乐山,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子谦,此工程浩大,纵是先行修建通往庭州一路,所耗银钱亦将是天文数字,国库虽略有盈余,北疆用兵在即,各处皆需用钱,这……”

方南早有准备,从容应对:“郑大人所言极是,故下官建议,不必全部依赖现有铁矿,可在沿途州府,尤其是临近矿产之地,就地筹建或扩建钢铁工坊,专司生产钢轨。”

“至于水泥,就地设立水泥厂,招募当地工匠,利用当地原料生产,既可满足修路之需,亦可带动地方工坊,惠及百姓。”

方南看向方乐山:“父亲,钱粮之事,孩儿亦有所考虑,修路雇工,可大量招募沿途流民、闲散劳力,以工代赈,既完成了工程,又安顿了民生。”

“待路通之后,设立关卡收取适量商税,且道路畅通后,商贸繁荣,朝廷税收自然水涨船高,长远看,绝非亏本买卖。”

方南条分缕析,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方案,逐渐打消了各位重臣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