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眼神里,有思索,有认同,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郑仪心里清楚,自己这番大白话,虽然没什么官样文章的高深理论,但恰恰切中了罗教授这些真正关注实际问题的人最在意的点——制度运行中的真实困境。
这份坦诚和来自基层一线的视角,或许比任何华丽的报告,更能赢得这位学术权威的尊重。
这顿饭的几句闲聊,意义非同一般。
能这样坦诚地和罗教授交流看法,本身就是一种认可,一种积累。
郑仪知道,在省城这个大棋盘上,认识谁固然重要,但能让谁真正记住你的“货”,记住你思考问题的分量和价值,这才是更硬的资本。
他低头扒着最后几口饭,不再言语。
罗教授擦了擦嘴角,突然开口:
“对了,小郑。”
郑仪抬起头。
“半个月后,省里组织一个调研团,去南边的几个市转转,摸摸真实情况。”
罗教授的眼神里带着询问。
“我带队。你要不要一起去?”
郑仪筷子顿在半空。
这是个信号。
他几乎没有犹豫:
“当然去!”
罗教授点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早有预料。
他站起身,顺手拍了拍郑仪的肩膀:
“到时候联系。好好准备。”
目送罗教授端着空盘子离开,郑仪缓缓吐出一口气。
食堂窗外,春风掠过刚抽芽的柳枝。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