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战后余波,暗流再涌

然而,就在各国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秦国残余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看到齐国陷入困境,楚国忙于发展,认为这是一个恢复秦国的好机会。秦国残余势力的首领秘密召集手下,商议如何发动起义。

“楚国和齐国如今都无暇顾及我们,这是我们恢复秦国的绝佳时机。我们要联络各方势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起义。” 秦国残余势力首领说道。

他们开始在秦国旧地秘密招募士兵,收集武器。同时,他们还派人前往匈奴,试图与匈奴结盟,共同对抗楚国。

“只要我们与匈奴联手,一定能打败楚国,恢复秦国的荣耀。” 秦国残余势力的使者对匈奴首领说道。

匈奴首领虽然对与秦国残余势力合作有些犹豫,但在使者的游说下,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匈奴近年来一直受到瀚国和楚国的压制,若能与秦国残余势力合作,或许能打破这种局面。

“好,我答应与你们合作。但你们必须保证,成功之后,要给我们匈奴足够的土地和财物。” 匈奴首领说道。

楚国的情报网络一直密切关注着各国的动态,很快就察觉到了秦国残余势力与匈奴勾结的蛛丝马迹。一名潜伏在秦国旧地的密探,通过重重关卡,将一封沾满风尘的密信送到了楚尘的案前。

楚尘展开信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秦国残余势力竟敢与匈奴勾结,妄图卷土重来,真是贼心不死。” 他心中暗忖,随即召集白起、李牧等将领以及朝中重臣,商讨应对之策。

“匈奴与秦国残余势力勾结,其心可诛。臣愿率大军北上,先击破匈奴,再剿灭秦国残余,让他们知道楚国的厉害。” 白起双手抱拳,目光坚定,身上的战甲泛着冷冽的光。

李牧则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匈奴骑兵机动性强,若贸然深入草原追击,恐中埋伏。我们可先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人扰乱匈奴与秦国残余势力的联络,破坏他们的结盟计划。”

谋臣范雎点头赞同李牧的观点,接着说道:“此外,我们还可利用外交手段,联合瀚国。瀚国与匈奴接壤,且多次击败匈奴,他们必定不愿看到匈奴势力壮大。若能与瀚国携手,共同应对匈奴与秦国残余势力,胜算将大大增加。”

楚尘深思熟虑后,采纳了众人的建议。他下令在北方边境增派重兵,加固堡垒,布置大量的了望哨,密切监视匈奴的动向。同时,派遣了一支精锐的小分队,潜入秦国旧地与匈奴之间的联络通道,专门截杀往来的信使,破坏双方的沟通。

另一方面,楚尘派使者带着亲笔书信前往瀚国。信中详细阐述了秦国残余势力与匈奴勾结的危害,并表达了楚国希望与瀚国联合抗敌的诚意。“楚国愿与瀚国并肩作战,共击匈奴与秦国残余,保边境安宁,护百姓太平。” 使者将信呈递给瀚国国君时说道。

瀚国国君深知匈奴的威胁,接到楚国的书信后,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楚国此次诚意十足,匈奴若与秦国残余势力联合,对我瀚国亦是大患。我们应与楚国携手,共同应对。” 瀚国国君说道。

最终,瀚国决定与楚国结盟,共同应对匈奴与秦国残余势力的威胁。两国约定,一旦匈奴或秦国残余势力有所行动,双方将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与此同时,齐国国内的局势愈发严峻。百姓的起义愈演愈烈,齐国国君在镇压过程中,虽然暂时控制了一些地区,但却引发了更多百姓的不满。一些原本支持国君的贵族,看到局势失控,也开始动摇,纷纷寻求自保之策。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齐国国君终于意识到改革的紧迫性。他下定决心,采纳大臣们的建议,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他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开仓放粮,赈济受灾民众,以缓和百姓的不满情绪。“百姓乃国家之本,如今百姓受苦,寡人难辞其咎。从今往后,定当轻徭薄赋,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齐国国君在朝堂上宣布。

其次,齐国开始整顿军队。齐国国君撤换了一些无能的将领,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军职,并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同时,齐国还加大了对武器装备的投入,打造更加精良的兵器。

在经济方面,齐国鼓励商业发展,降低商业税,吸引各国商人前来贸易。齐国还利用自身沿海的优势,发展渔业和盐业,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然而,齐国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暗中抵制改革措施的推行。他们故意囤积粮食,哄抬物价,企图破坏改革的进行。“改革会损害我们的利益,绝不能让它成功。” 一位齐国贵族在秘密会议上说道。

齐国国君得知后,果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这些贵族的违法行为。他下令没收了一些贵族的财产,并处死了为首的几个抵制改革的贵族。“任何人若敢阻碍改革,破坏齐国的复兴,寡人绝不留情!” 齐国国君的决心让其他贵族不敢再公然反对改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齐国艰难推行改革的同时,燕国也在权衡利弊。燕国国君一方面垂涎齐国的土地,另一方面又担心楚国的干涉。经过反复思考,燕国国君决定暂时不对齐国发动进攻,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齐国如今内乱,楚国又虎视眈眈。我们先按兵不动,看看局势的发展再说。” 燕国国君对大臣们说道。

而秦国残余势力与匈奴在发现联络受阻后,意识到楚国已经有所察觉。他们决定加快行动步伐,提前发动起义。秦国残余势力在秦国旧地四处煽动百姓,以恢复秦国为由,蛊惑了不少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很快,他们就聚集了数万人的起义军。

匈奴也集结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准备与秦国残余势力里应外合。“等秦国残余势力起义成功,我们就趁机南下,攻打楚国。” 匈奴首领在军事会议上说道。

随着秦国残余势力起义的风声渐紧,楚国迅速做出反应。楚尘派遣白起率领五万精锐楚军,火速前往秦国旧地,务必在起义爆发前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白起领命后,马不停蹄地行军,一路上军纪严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们听闻楚军前来平乱,纷纷夹道欢迎。

“楚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这些残余势力天天蛊惑人心,搞得大家不得安宁。” 一位秦国旧地的百姓说道。

白起深知此次任务的紧迫性,到达目的地后,他立即展开部署。通过与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沟通,白起很快掌握了秦国残余势力的分布和动向。他发现秦国残余势力主要集中在几个城镇,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准备同时发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