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将军队陈兵边关,却派出使臣来访,无非就是为了达到一些目的而已,那些边关的军队也都只是起到了一些威慑作用,实际真正开战的概率在萧元武看来并不是很大。
而使团来京之后,先是故意拖沓,后又无视大凤这边的禁令。这在萧元武眼里,并不是故意挑衅不把大凤放在眼里。而是对方在对大凤做一个试探,试探大凤对于草原与吐蕃的态度。
草原这些年因为内战的关系,所以与中原王朝的摩擦并不是很剧烈,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过了。双方都不晓得对方如今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军队战斗力如何。
所以,草原如此做,大概率是想看看大凤眼下是否惧怕草原,是否会因为畏惧草原而做出让步。
如果说,大凤表现出来的是一副怯懦,唯唯诺诺的样子,反而会让草原人觉得眼下的大凤外强中干,实则并没有什么威胁。那样的话,只会滋长草原人的气焰,从而让草原觉得大凤软弱可欺。
这样一来的话,草原人反倒是真的就会毫无顾忌了,甚至于在边关的那几十万大军说不得真会直接的对大凤开战。
而秦衍,很明显也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所以他显得如此的激进,并没有惧怕草原人,反之表现出来的样子是一副不惧一战,毫不把草原人放在眼里的姿态。
当众斩了草原人,则是更加具体的表现,连你使臣的大将都敢斩,让人不觉得大凤有什么软弱的。
对于这点,萧元武看的很清楚,所以知晓了来龙去脉之后,他反而是一点都不责怪秦衍,反之,他对于秦衍此番的表现十分的满意。
秦衍给他的印象先是一个体贴入微的好男人形象,十分的能够照顾家庭。 随后展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则让萧元武对秦衍刮目相看,认为对方是一个十分具有才学的饱学之士,未来更是有成为大儒的潜质。
可眼下,秦衍又展露出了自己血腥与智慧的一面,将局势与现如今的情况看的琢磨的十分的透彻。
这让萧元武十分的欣喜,这样的秦衍,有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的可能啊。
“象舞严金铠,丰歌耀宝刀。”
“好,好句啊,这个秦衍,不枉费朕如此的信任他,这一次做的让朕出乎预料的满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