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大写数字,文化的传承

火耗这部分,不是由官府和朝廷来承接的,而是由当地纳税的人,即百姓来承担。

换个说法,就是户部的郭桓跟当地的官府勾结,做了两套账目,一套用于应付征收时,公示和待审查的场合,这是虚收的,数额显示得少。

一套则是他们自己手里所掌握的,是实收的,那么多收来的,自然是地方官员从百姓手里搜刮来的,百姓大多目不识丁,哪里知道朝廷政策是怎样实施的。

再加上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赋税,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间极大。

大明初建,朝廷的基本政策就是减轻百姓们的负担,抓紧恢复生产,刺激人口增加。

但郭桓利用手里的权力,勾结地方官员,欺上瞒下,谋求私利,这样做会让地方上的百姓,对新朝廷没有任何的归属感。

“咱就说,咱掏心窝子得对百姓们好,咱又不贪图享乐,吃喝上更是能省就省了,怎么咱在许多百姓心里还是一个什么都往老朱家划拉的放牛娃,穷惯了的讨饭的,合着都是郭桓这些人,在败坏咱的名声!”

朱元璋越说越来气。

好在。

他已经想到方法,彻底根除这个问题,也让徐铎重新把郭桓任职的所有接手的地方账册,全部拿出来,等过去这一阵人手短缺的时期,重新核算。

同时,让户部给地方各级下令,让他们自省,有自首的官员可以从轻发落,这样能追回一些银两是一些。

毕竟地方不如京师,那些人银子拿到手,挥霍的挥霍,置办产业挂别的名字的多的是,有些甚至根本不是亲人的名字,等到京城钦差去查,强龙压不住地头蛇,还是白瞎。

朱元璋见自己想了好半晌,乖孙还是没动静,他收回思绪,顿时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