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另外两个核能研究领域的大牛董院士和朱院士, 因为加入了陈颂的研究团队, 逃过一劫, 没有成为民间情报局的故事主角。
类似这样的言论, 自然是传不到陈颂和彭院士耳中的,对反应堆的项目的建设和准备工作也毫无影响。
和之前的对撞机项目不太一样,上次的对撞机还包括整体设计和研发的部分,而这次的羲和反应堆,陈颂已经拿出了整体的规划,研究员和工程师们的任务就是将规划细化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肯定也会遇到很多的技术难题,但这样的技术难题,都属于他们可能很难解决,但可以解决的范围。
陈颂这次没有一切都亲力亲为,而是把任务都分配了下去,自己负责统筹全局,当然有些他的心得体会,比如说超导材料的选择,也会跟各个部分的负责人分享。
他把自己定义为救火队员,哪里需要跑哪里,看似是项目组最闲的,其实是项目组里最忙的。
陈颂预计需要的时间是五年,五年时间,他放下其他所有一切的工作,几乎与外界隔绝。
这种隔绝并不是物质上的隔绝,而是精神上的隔绝,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相关的领域,对于外界的一切完全没时间去关心。
五年的时间,听起来很漫长,也确实很漫长,但因为每天都有事情要做,前面又有目标,陈颂并不觉得寂寞。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完全没有参与过其他活动,有一些他必须参加的学术会议之类的场合,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出席的。
但他对外界消息的了解也很滞后。
这直接导致了,诺奖委员会给陈颂打电话的时候,陈颂整个人就都很茫然,对面用英文说了一大串,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英语听力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您能再说一遍吗?”
对面并无不满,重复道:“陈教授,我是诺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很荣幸地告知您,您获得了本届诺奖物理学奖,请您于12月10日前来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
“啊?”陈颂依然有些茫然,这内容和他之前听到的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还是不太能理解,他怎么突然就获得诺奖了?
工作人员客气地问道:“陈教授,请问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陈颂回神道了声谢,然后客气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颂依然感觉有点恍惚,暗物质的研究在这几年里居然取得了这样大的突破,甚至于到能让他拿诺奖的地步了吗?
童一淮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难得没有在工作状态而是在发呆的伴侣,惊讶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陈颂缓慢抬头看着他,“虽然有些惊讶,但我想这个消息我应该跟你共享,他们通知我,我获得了今年的诺奖物理学奖。”
童一淮愣了一下,显然也觉得这个消息有点突然,随即笑了起来,说道:“虽然确实没想到会是现在,但反正是迟早的事情,也不是很值得惊讶。那么,要一起看开奖直播吗?”
陈颂缓缓摇头,说道:“这倒不必,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我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当初我们的赌约,是你赢了,你想好要我做什么事情了吗?”
童一淮走到他旁边,附身和他交换了一个浅浅的吻,“恭喜获奖,不过不着急,会有机会让你兑现诺言的。”
陈颂点点头,不再想诺奖的事情,转而问道:“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吧?”
童一淮起身,走到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把手里的文件递给他,开始说起了正事,“是关于其中一种超导材料的,我记得你之前在做对撞机项目的时候,对各种超导材料都非常了解……”
陈颂接过文件一边翻阅,一边听着童一淮的介绍,没有思考太久,就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童一淮也由此受到了一些启发,两人又对此进行了一些讨论,等到他们彻底达成一致意见,天都已经快黑了。
他们像往常任何一次一样,一起离开办公室去食堂吃饭,路过花坛的时候,童一淮难得很没公德心(读者朋友们不要学他)的摘下了路边花坛里的一枝盛开的粉色月季递到了陈颂的面前,“恭喜获奖。”
陈颂接过花,眉眼微弯,“谢谢师兄。”
然后两人快速离开了案发现场,进入了热闹的食堂。
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村网通,进入食堂之后,陈颂就收到了许多的恭喜,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他获奖的事情了。
诺奖一般会提早几个小时或者几十分钟通知获奖者,而就在陈颂和童一淮讨论工作的时间里,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今年的获奖者都有谁了。
不过现在只是公开获奖者,颁奖要等到两个月后,也就使每年的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这也是诺奖的创始人化学家诺贝尔去世的时间。
陈颂向每一个恭喜的人道谢,好不容易穿过人群,走到了专属于他们四个主要负责人的位置坐下,董院士和朱院士已经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