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败退的消息传回咸阳城,整个秦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然而,在这表面的繁华与欢乐之下,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一场权力与利益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秦昭襄王在宫中大摆庆功宴,犒赏出征的将士。宫殿内灯火辉煌,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秦王高坐于龙椅之上,满脸笑容,看着下方意气风发的秦轩和白起,心中满是欣慰。
“秦轩、白起,此次你们击退匈奴,保我秦国边境安宁,实乃大功一件!朕今日要重重赏赐你们!”秦王的声音在宫殿内回荡。
秦轩和白起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此乃我等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赏赐完毕后,众人纷纷入座,举杯欢庆。就在这时,丞相魏冉站了起来,脸上带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陛下,此次锐志营立下赫赫战功,固然可喜可贺。但老臣以为,秦国如今当务之急,乃是全力筹备东进之事,不可因一场小胜而放松警惕。”
魏冉身为秦国丞相,位高权重,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话一出口,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秦王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丞相所言极是。只是东进之路困难重重,各国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我秦国,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这时,白起忍不住站起身来,说道:“陛下,末将以为,东进之事刻不容缓。如今我秦国兵力强盛,士气正旺,应趁此机会,一举突破各国防线。只要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分化瓦解各国联盟,必能取得胜利。”
白起的话刚说完,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白起年轻气盛,过于冒进;也有人觉得他所言不无道理,秦国确实应该抓住时机。
魏冉看了白起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白起,你虽有几分战功,但东进之事关乎秦国国运,岂是你一个毛头小子能轻易决定的?此事还需依靠我等老臣的经验,深思熟虑。”
白起心中不服,但又不好直接反驳,只能默默坐下。秦轩见状,连忙站起身来打圆场:“陛下,丞相,白将军所言虽有些急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东进是秦国多年来的心愿,我们应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出最佳方案。”
秦王点了点头:“秦轩说得对。此事关乎重大,明日朝堂之上,众爱卿可各抒己见,共同商议。”
宴会结束后,秦轩和白起一同离开了宫殿。白起满脸郁闷,对秦轩说道:“大人,那魏冉分明是看不起我,我提出的计策难道真的不可行吗?”
秦轩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白兄弟,你莫要生气。魏冉丞相在朝堂多年,根基深厚,他的意见自然有其分量。不过,你的想法也有独到之处。只是在朝堂之上,说话做事还需谨慎,不可轻易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