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黛玉走到潇湘馆门口,紫鹃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让黛玉更加触动了内心深处的伤痛,一时间忍不住吐出血来,身子一软,几乎就要晕倒在地。幸好当时秋纹也在,两个人赶忙搀扶着黛玉进了屋子。等秋纹离开后,紫鹃和雪雁守在黛玉身旁,见她渐渐苏醒过来,黛玉便问紫鹃:“你们守在这儿哭什么呢?” 紫鹃见她说话思路清晰,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便解释道:“姑娘,您刚才从老太太那边回来,看着身体不太舒服,可把我们吓坏了,一时没了主意,所以才哭了。” 黛玉苦笑着说:“我哪能就这么轻易地死了呢。” 话还没说完,又剧烈地喘了起来。原来黛玉今日听闻宝玉和宝钗的事情,这可是她多年来一直忧心的心病,一时又急又怒,以至于迷失了本性。等到回来吐了这口血后,她的意识却渐渐清晰起来,只是之前发生的事情,却一个字都记不得了。这会儿看到紫鹃在哭,才隐隐约约想起傻大姐说的那些话,此时她反而不再伤心,只求能快点死去,好偿还这一世的情债。紫鹃和雪雁只能守在一旁,本想告诉其他人,又怕像上次那样,被凤姐说她们大惊小怪。
谁知道秋纹回去的时候,神色慌张匆忙。此时贾母午觉刚醒,看到秋纹这副模样,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秋纹吓得赶紧把刚才黛玉的事情详细回禀了一遍。贾母听后大惊失色,说道:“这还得了!” 连忙派人把王夫人和凤姐叫过来,把事情告诉了婆媳二人。凤姐说:“我都千叮咛万嘱咐了,这到底是什么人走漏了风声呢。这可让事情变得更难办了。” 贾母说:“先别管这些了,赶紧去看看黛玉怎么样了。” 说着便起身,带着王夫人、凤姐等人前去看望黛玉。只见黛玉脸色惨白如雪,没有一丝血色,神情昏沉,气息微弱。过了好一会儿,黛玉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上痰盒,吐出来的都是痰中带血。大家都慌了神。这时黛玉微微睁开眼睛,看到贾母在旁边,便气喘吁吁地说:“老太太,您白白疼我了!” 贾母一听这话,心里十分难受,说道:“好孩子,你好好养病,别怕。” 黛玉微微一笑,又闭上了眼睛。外面的丫头进来向凤姐回禀:“大夫来了。” 于是大家稍稍避让。王大夫跟着贾琏走进来,给黛玉诊了脉,说:“目前来看,问题还不算太严重。这是因为郁气伤肝,导致肝不能藏血,所以神气不定。现在需要用收敛阴气、止血的药,才有希望好转。” 王大夫说完,便和贾琏出去开药方、取药了。
贾母看黛玉的气色十分不好,便出来对凤姐等人说:“我看这孩子的病,不是我咒她,只怕很难好了。你们也该为她准备准备,冲冲喜。或许这样病就好了,大家也都省心。就算真的有什么变故,也不至于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咱们家里这两天正事儿多着呢。” 凤姐点头答应了。贾母又问了紫鹃一番,到底也没问出到底是谁走漏了消息。贾母心里十分纳闷,便说:“孩子们从小在一起玩,关系好是很正常的。可如今长大了,懂得人事了,就应该有所避讳,这才是女孩子该有的本分,我也才会心疼她。要是她心里有别的想法,那成什么样子了!我可真是白白疼她了。你们这么一说,我反倒有些不放心了。” 回到房间后,贾母又叫袭人过来询问。袭人便把之前回禀王夫人的话,以及刚才黛玉的情况又说了一遍。贾母说:“我方才看她还不至于糊涂,这其中的道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情自然不会有,可这心病却是万万不能有的。林丫头要是得的不是这个病,不管花多少钱,我都愿意给她治。可要是因为这个心病,那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思管了。” 凤姐说:“林妹妹的事情,老太太您也别太操心了,反正有她二哥哥天天陪着大夫给她瞧病。倒是姑妈那边的事情比较要紧。今天早上听说,房子差不多快收拾好了。要不老太太、太太到姑妈那边去,我也跟着去,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只是有一件事,姑妈家里有宝妹妹在,有些话不太好说。不如索性请姑妈晚上过来,咱们一晚上把事情都说清楚,这样就好办了。” 贾母和王夫人都说:“你说得对。今天晚了,明天吃过饭后,咱们娘儿几个就过去。” 说着,贾母吃了晚饭。凤姐和王夫人各自回房,暂且不提。
到了第二天,凤姐吃过早饭就过来了,她想试探一下宝玉,便走进里间对宝玉说:“宝兄弟,大喜啊,老爷已经选好了吉日,要给你娶亲了。你高不高兴?” 宝玉听了,只是看着凤姐傻笑,微微点了点头。凤姐又笑着问:“给你娶林妹妹过来好不好?” 宝玉却大笑起来。凤姐看着他这副模样,也判断不出他到底是真明白还是依旧糊涂,便又问道:“老爷说等你病好了才给你娶林妹妹呢,要是你还是这么傻,就不给你娶了。” 宝玉突然一脸严肃地说:“我不傻,你才傻呢。” 说着,便站起身来,说:“我去看看林妹妹,让她放心。” 凤姐连忙扶住他,说:“林妹妹早就知道了。她如今要做新媳妇了,自然会害羞,不肯见你的。” 宝玉问:“娶过来后,她到底见不见我?” 凤姐又觉得好笑,又有些着急,心里想:“袭人说的没错。一提林妹妹,虽说宝玉还是会说些疯话,但感觉好像明白一些了。要是他真的清醒了,将来娶的不是林姑娘,这事儿一旦戳破,那麻烦可就大了。” 于是强忍着笑说:“你乖乖的,她就会见你,要是疯疯癫癫的,她就不见你了。” 宝玉说:“我有一颗心,前几天已经交给林妹妹了。她要是过来,肯定会把心给我带回来,还放在我肚子里。” 凤姐听了,只觉得这是疯话,便出来看着贾母笑。贾母听了,又是觉得好笑,又是心疼,便说:“我早就听说了。现在先别管他,让袭人好好安慰他。咱们走吧。”
小主,
正说着,王夫人也来了。大家一起到了薛姨妈那里,只说是惦记着这边的事情,过来看看。薛姨妈感激不已,又说起了薛蟠的事情。喝了茶后,薛姨妈正要让人去叫宝钗过来,凤姐连忙拦住说:“姑妈,先别告诉宝妹妹。” 然后又笑着对薛姨妈说:“老太太这次来,一来是看看姑妈,二来也有句要紧的话,特意请姑妈到那边去商量商量。” 薛姨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好的。” 于是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便回去了。
当天晚上,薛姨妈果然过来了,见过贾母后,又到王夫人屋里。不免说起王子腾的事情,大家都落了一阵泪。薛姨妈便问:“刚才我去老太太那里,宝哥儿出来请安,看着还好好的,就是稍微瘦了些,怎么你们说他的病很严重呢?” 凤姐便说:“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只是老太太担心。如今老爷又要外任去了,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老太太的意思,一是想让老爷看着宝兄弟成了家,也能放心;二是给宝兄弟冲冲喜,借大妹妹的金锁压压邪气,说不定病就好了。” 薛姨妈心里其实也愿意,只是担心宝钗会受委屈,便说:“这样也行,只是大家还得仔细商量商量才好。” 王夫人便按照凤姐的意思,对薛姨妈说:“姨太太,您现在家里没人,不如把嫁妆这些都免了吧。明天就打发蝌儿去告诉蟠儿,这边把亲事成了,那边再想办法帮他解决官司的事情。” 王夫人并没有提及宝玉的心思,又说:“姨太太,既然结了亲,早点把宝钗娶过来,大家也能早点安心。” 正说着,只见贾母派鸳鸯过来打听消息。薛姨妈虽然担心宝钗受委屈,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又见这情形,只得满口答应了。鸳鸯回去把情况回禀了贾母。贾母也很高兴,又叫鸳鸯过来,求薛姨妈跟宝钗说明原因,别让她受委屈。薛姨妈也答应了。于是便议定由凤姐夫妇做媒人。大家这才散去。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俩不免又聊了大半夜。
第二天,薛姨妈回到家,把这边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宝钗,还说:“我已经答应了。” 宝钗一开始低头不语,后来便默默地流下泪来。薛姨妈好言好语地劝慰、解释了半天。宝钗便回到自己房间,宝琴跟着进去陪着她解闷。薛姨妈这才把事情告诉了薛蝌,让他第二天就动身,说:“一来去打听一下薛蟠案子审讯的情况,二来给你哥哥带个信儿,事情办完就赶紧回来。”
薛蝌去了四天,便回来向薛姨妈回复说:“哥哥的案子,上司已经认定是误杀,一审完就要上奏朝廷了,让咱们准备好赎罪的银子。妹妹的事情,哥哥说‘妈妈做主很好,赶紧办还能省些银子,让妈妈不用等我,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薛姨妈听了,一是薛蟠能回家了,二是宝钗的事情也有着落了,心里踏实了许多。只是看着宝钗,心里好像不太愿意的样子,“虽说如此,但她是个女儿家,向来孝顺守礼,知道我已经答应了,也不会说什么。” 便对薛蝌说:“去准备泥金庚帖,把八字填上,马上让人送到琏二爷那边去。再问问什么时候过礼,你也好提前准备。本来咱们不想惊动亲友,哥哥的那些朋友,你也说都是些不靠谱的人,亲戚呢,也就贾、王两家。如今贾家是男方,王家又没人在京城。史姑娘定亲的事情,他们家没请咱们,咱们也不用通知他们。倒是把张德辉请来,托他帮忙照料些,他年纪大些,到底懂事。” 薛蝌领命,让人把帖子送了过去。
第二天,贾琏过来,见到薛姨妈,先请安,然后说:“明天就是个好日子,今天过来回禀姨太太,明天就过礼怎么样?只求姨太太别挑剔就好。” 说着,捧过通书来。薛姨妈客气了几句,便点头答应了。贾琏赶忙回去向贾政回禀。贾政说:“你回禀老太太,既然不想让亲友们知道,那诸事能简便就简便些。要是过礼的东西,让老太太看看就行了,不用告诉我。” 贾琏答应后,进去把话回禀给贾母。
这边王夫人叫来凤姐,让人把过礼的物件都拿给贾母过目,并让袭人告诉宝玉。宝玉又嘻嘻笑着说:“这里送到园子里,回头园子里又送到这里。咱们的人送,咱们的人收,何必这么麻烦呢。” 贾母和王夫人听了,都高兴地说:“说他糊涂,他今天怎么这么明白呢。” 鸳鸯等人忍不住好笑,只得一件一件地指给贾母看,说:“这是金项圈,这是金珠首饰,一共八十件。这是妆蟒绸缎四十匹。这是各色绸缎一百二十匹。这是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外面没准备羊酒,这是折合成银子的羊酒钱。” 贾母看了,都说 “好”,又悄悄地对凤姐说:“你去告诉姨太太,就说这不是虚礼,让姨太太等蟠儿出来后,再慢慢找人给她妹妹做嫁妆。结婚那天用的被褥,还是咱们这边帮忙置办吧。” 凤姐答应后,出来让贾琏先过去,又叫来周瑞、旺儿等人,吩咐他们:“别从大门走,就从园子里以前开的便门送过去,我随后就到。这个门离潇湘馆还远,要是被其他人看到,叮嘱他们别在潇湘馆里提起这事儿。” 众人答应着,带着礼物去了。宝玉还以为是真的要娶林妹妹,心里十分高兴,精神也似乎好了一些,只是说话还是有些疯傻。那些去送过礼的人回来,都没提具体的事情,所以府里上下的人虽然都知道了这件事,但因为凤姐的吩咐,都不敢走漏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