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话说宝玉听了,急忙走进来一看,只见琥珀站在屏风跟前说:“快去吧,大家正等着你说话呢。” 宝玉来到上房,看见贾母正和王夫人以及众姊妹们商量着给史湘云还席的事儿。宝玉便说道:“我有个主意。既然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固定样式和数量了,就挑大家平日里爱吃的做几样。也不用按桌席来,每人面前摆一张高几,放上各人爱吃的一两样东西,再摆一个什锦攒心盒子,配上自斟壶,这样岂不是很别致?” 贾母听了,连说 “很是”,赶忙吩咐传给厨房:“明天就挑我们爱吃的东西做,按照人数,再装到盒子里送过来。早饭也安排在园子里吃。” 商议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掌了灯,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可喜这天天气晴朗。李纨一大早就起来了,看着老婆子和丫头们清扫那些落叶,擦拭桌椅,准备茶酒器皿。只见丰儿带着刘姥姥和板儿进来,说:“大奶奶可真忙啊。” 李纨笑着说:“我说你昨天走不成,你还偏急着要走。” 刘姥姥笑着说:“老太太把我留下了,让我也热热闹闹地玩一天。” 丰儿拿着几把大小钥匙,说道:“我们奶奶说了,外头的高几恐怕不够用,不如打开楼,把收着的那些拿下来用一天。奶奶本应该亲自来的,可正和太太说话呢,就请大奶奶开一下楼,带着人去搬吧。” 李氏便让素云接过钥匙,又让婆子出去叫了几个二门上的小厮来。李纨站在大观楼下,抬头往上看,让人上去打开缀锦阁,把东西一张一张地往下抬。小厮、老婆子和丫头们一起动手,抬下来二十多张。李纨说:“小心着点,别慌慌张张的,跟有鬼追着似的,仔细碰坏了边角。” 又回头对刘姥姥笑着说:“姥姥,你也上去看看。” 刘姥姥一听,求之不得,立刻拉着板儿登梯上去了。进了里面,只见黑压压地堆着些围屏、桌椅、大小花灯之类的东西,刘姥姥虽然不太认得,但只见五彩斑斓,各有各的奇妙之处。她念了几声佛,便出来了。然后锁上门,大家一起下来。李纨说:“怕老太太高兴,索性把船上的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下来预备着。” 众人答应着,又打开门,把这些东西一样样地搬了下来。李纨让小厮去传驾娘们到船坞里撑出两只船来。

正忙着安排的时候,只见贾母带着一群人进来了。李纨赶忙迎上去,笑着说:“老太太高兴,这么早就进来了。我还以为您没梳头呢,刚摘了菊花正打算给您送去。” 一边说着,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挑了一朵大红色的,插在鬓角上。一回头看见了刘姥姥,连忙笑着说:“过来戴朵花儿。” 话还没说完,凤姐就把刘姥姥拉过来,笑着说:“让我给你打扮打扮。” 说着,就把一盘子花横七竖八地插了刘姥姥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停不下来。刘姥姥笑着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么体面起来。” 众人笑着说:“你还不拔下来扔到她脸上,把你打扮得像个老妖精了。” 刘姥姥笑着说:“我虽说老了,年轻时也爱打扮,喜欢花儿粉儿的,今儿当个老风流也挺好。”

说说笑笑间,众人已来到沁芳亭子上。丫鬟们抱来一个大锦褥子,铺在栏杆边的榻板上。贾母靠着柱子坐下,让刘姥姥也坐在旁边,问她:“这园子好不好?” 刘姥姥念着佛说:“我们乡下人到了过年的时候,都上城来买画儿贴。平日里闲了,大家都说,要是能到画儿里去逛逛就好了。想着那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有这样真实的地方呢。谁知道我今儿进了这园子一看,竟比那画儿还好上十倍。要是有人能照着这园子画一张,我带回去给他们瞧瞧,就算死了也值了。” 贾母听了,指着惜春笑着说:“你看我这个小孙女儿,她会画画。等明天让她画一张怎么样?” 刘姥姥听了,高兴得连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我的姑娘,你年纪这么小,模样又这么好,还有这本事,莫不是神仙投胎来的吧。”

贾母休息了一会儿,自然要带着刘姥姥到处见识见识。先来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道,地上布满了苍苔,中间是一条羊肠小道,铺着石子。刘姥姥让开路,让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在土地上。琥珀拉着她说:“姥姥,你到路上面来走,小心苍苔滑。” 刘姥姥说:“没事儿,我们走惯了,姑娘们尽管走。可惜了你们的绣鞋,别弄脏了。” 她只顾着和上头的人说话,没防备脚下真的滑了一下,“咕咚” 一声摔了一跤。众人拍手哈哈大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赶紧扶起来,就知道站着笑。” 说话间,刘姥姥已经爬了起来,自己也笑着说:“刚夸口就打脸了。” 贾母问她:“有没有扭到腰?让丫头们给你捶一捶。” 刘姥姥说:“哪能呢,我哪有那么娇贵。哪一天不摔个一两跤,要是都要捶,那还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紫鹃早早地打起湘帘,贾母等人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献给贾母。王夫人说:“我们不喝茶,姑娘不用倒了。” 林黛玉听了,便让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下。刘姥姥见窗下案上摆着笔砚,书架上堆满了书,便说:“这肯定是哪位公子的书房了。” 贾母笑着指着黛玉说:“这是我外孙女儿的屋子。” 刘姥姥仔细打量了黛玉一番,才笑着说:“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简直比上等的书房还好。” 贾母问:“宝玉怎么没看见?” 众丫头们回答说:“在池子里的船上呢。” 贾母说:“谁又预备下船了?” 李纨赶忙回话说:“刚才开楼拿高几,我怕老太太高兴,就顺便预备下了。” 贾母正要说什么,有人回禀说:“姨太太来了。” 贾母等人刚站起来,只见薛姨妈已经进来了,一边入座,一边笑着说:“今儿老太太高兴,这么早就来了。” 贾母笑着说:“我刚说来得晚的要罚,没想到姨太太就来晚了。”

说笑了一会儿,贾母见窗上的纱颜色旧了,就和王夫人说:“这纱刚糊上的时候好看,过段时间就不翠绿了。这院子里又没有桃杏树,竹子已经是绿的了,再用这绿纱糊窗就不太搭配。我记得咱们以前有四五样颜色的糊窗纱,明天给她把这窗上的换了。” 凤姐连忙说:“昨天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多匹银红蝉翼纱,有各种折枝花样的,有流云卍福花样的,还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鲜艳,纱又轻软,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拿了两匹出来,打算做两床绵纱被,想来肯定很不错。” 贾母听了笑着说:“呸,人人都说你见多识广,连这个纱都不认得,还敢吹牛。” 薛姨妈等人都笑着说:“不管她见过多少,哪能和老太太比呢。老太太快教教她,我们也听听。” 凤姐也笑着说:“好祖宗,快教教我吧。”

贾母笑着对薛姨妈众人说:“那种纱,比你们的年纪都大呢。怪不得她认成蝉翼纱,确实有点像,不知道的,都以为是蝉翼纱。它正经的名字叫‘软烟罗’。” 凤姐说:“这名字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贾母笑着说:“你才活了多大,见过几样稀罕东西,就开始吹牛了。那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种雨过天晴色,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就是银红色,要是做成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看去,就像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那银红色的又叫‘霞影纱’。如今宫里用的府纱,也没有这么软、厚、轻、密的了。” 薛姨妈笑着说:“别说凤丫头没见过,连我都没听说过。”

凤姐一边说着,早让人取了一匹来。贾母说:“可不是这个!以前也就是用来糊窗屉,后来我们拿它做被、做帐子,试过之后发现也挺好。明天就找出几匹来,用银红色的给她糊窗子。” 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纷纷称赞。刘姥姥也眯着眼看个不停,念着佛说:“我们想拿它做衣裳都舍不得,拿来糊窗子,多可惜呀。” 贾母说:“用来做衣裳反倒不好看。” 凤姐连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的衣襟拉出来,给贾母和薛姨妈看,说:“看看我的这袄儿。” 贾母和薛姨妈都说:“这已经是很好的了,这是如今宫里特制的,竟然都比不上这个。” 凤姐说:“这薄纱片子,还说是宫里特制的呢,连官用的都比不上。” 贾母说:“再找找,说不定还有青色的。要是有,都拿出来,送两匹给刘亲家,我做个帐子挂,剩下的添上里子,给丫头们做些夹背心穿,不然白白放着发霉坏掉了。” 凤姐连忙答应,仍旧让人把纱送了回去。

贾母站起身来笑着说:“这屋子有点窄,再到别处逛逛。” 刘姥姥念着佛说:“人人都说大户人家住大房子。昨天见了老太太的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气派。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不得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做什么呢?后来我才想起来,肯定是为了开顶柜收放东西,没那梯子,怎么能够得着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比大的更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好看得很,都叫不上名字,我越看越舍不得离开这里。” 凤姐说:“还有更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看看。” 说着,一行人就离开了潇湘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