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圣左手轻轻捏了一下沙和尚,右手又捏了一下猪八戒,他俩顿时醒悟过来,端坐在高处,板着脸,一声不吭。任凭那些道士们点灯照明,前前后后仔细查看,他们三个就像泥塑木雕、金身彩绘的神像一般,一动不动。虎力大仙疑惑道:“没见到歹人啊,可这些供品怎么都被吃光了?” 鹿力大仙说:“看起来像是人吃的,有皮的被剥了皮,有核的吐出了核,可怎么不见人的踪影呢?” 羊力大仙接着说:“师兄别起疑。想来是咱们虔诚向道,日夜在此诵经,前后又呈递了那么多表文,还打着朝廷的名号,肯定是惊动了天尊。想必是三清爷爷圣驾降临,享用了这些供品。趁现在仙驾还没返回,仙鹤还停在这里,我们赶紧拜告天尊,恳求赐些圣水金丹,进献给陛下,这不就能让陛下长生不老,也能彰显咱们的功劳了吗?” 虎力大仙点头说:“说得对。” 随即吩咐:“徒弟们,奏响音乐开始诵经!你们赶紧去取法衣来,我要踏罡步斗,拜祷天尊。” 那些小道士们赶忙遵命行事,两班人马整齐排列,“当” 的一声磬响,齐声念起一卷《黄庭道德真经》。虎力大仙披上法衣,手持玉简,对着前方一边舞蹈一边扬起灰尘,然后伏地叩拜,向上天启奏道:
“满心惶恐,虔诚地叩头皈依。我们振兴道教,向往清虚之境。贬斥僧人粗俗,彰显道教光辉。奉敕修建宝殿,帝王亲制庭闱。广泛陈列供养之物,高高悬挂龙旗。通宵点着蜡烛,整日香烟缭绕。一片诚心传达上天,寸寸敬意虔诚归依。如今承蒙天尊降临,仙车尚未返回,恳请赐下些金丹圣水,进献给朝廷,让陛下寿比南山。”
八戒听了,心里七上八下,悄悄对行者说:“这可都是咱们的不是。吃了东西,还不赶紧走,偏要等着人家这样祷告,这可怎么回应呀?” 行者又捏了他一把,突然开口说道:“晚辈小仙们,先别忙着拜祷。我们是从蟠桃会过来的,没来得及带上金丹圣水,等下次再来赏赐你们吧。” 那些大大小小的道士听到神像居然开口说话,一个个吓得浑身发抖,说道:“爷爷呀!活天尊下凡了,千万可别让天尊走了,好歹求个长生的法子呀!” 鹿力大仙赶忙上前,再次叩拜道:
“扬起灰尘,伏地叩头,我满怀赤诚。微臣一心归命,敬拜三清。自从来到这个地方,振兴道教,除去僧众。国王满心欢喜,敬重我们这些玄门之士。举办盛大的罗天大醮,彻夜诵经。幸亏天尊不嫌弃,降临到这宫闱之中。恳请天尊垂怜,赐予我们恩荣。务必留下些圣水,让弟子们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沙僧轻轻推了推行者,小声说:“哥呀,他们又来苦苦哀求了。” 行者说:“给他们点吧。” 八戒也悄声说:“咱们哪有啊?” 行者说:“你们就看着我。我有办法,到时候你们也都有了。” 等道士们奏乐诵经结束,行者开口说道:“那些晚辈小仙们,不用伏地跪拜了。我要是不留下些圣水给你们,恐怕断了你们的传承;可要是轻易给你们,又显得太不稀罕了。” 众道士听了,纷纷伏地叩头道:“恳请天尊念在弟子们恭敬的份上,千万赐下一点。我们弟子一定会广泛宣扬道德,劝说国王普遍敬重玄门。” 行者说:“既然这样,拿容器来。” 道士们一听,连忙一起叩头谢恩。虎力大仙逞强,让人抬来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来一个砂盆,安置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把花瓶里的花摘了,将花瓶移到中间。行者说:“你们都到殿外去,把格子门关上,别泄露了天机,我好给你们留些圣水。” 众道士一起跪在殿前的台阶下,关上了殿门。
行者站起身来,掀起虎皮裙,往花瓶里撒了一泡尿。猪八戒见了,高兴地说:“哥啊,跟你做了这几年兄弟,就这事你还没捉弄过我。我刚吃了些东西,正想着也干这事儿呢。” 这呆子掀开衣服,“哗啦” 一声,那尿就像吕梁洪的水冲下山坡一样,“沙沙” 地撒满了一砂盆。沙和尚也撒了半缸。完事后,他们依旧整理好衣服,端坐在上面,说道:“小仙们,来领圣水吧。”
那些道士推开格子门,磕头礼拜谢恩后,把缸抬了出去,将花瓶和砂盆里的 “圣水” 都倒在一起,吩咐道:“徒弟们,拿个钟子来尝尝。” 小道士马上拿了一个茶钟,递给老道士。老道士舀出一钟 “圣水”,喝了下去,只顾着咂嘴舔唇。鹿力大仙问道:“师兄,好喝吗?” 老道士撇着嘴说:“不太好喝,有点怪味。” 羊力大仙说:“我尝尝。” 也喝了一口,说道:“有股猪尿的臊气。” 行者坐在上面,听到他们说出这话,知道已经被识破了,心想:“我索性耍个手段,留个名吧。” 于是大声喊道:
“道号!道号!你们可真糊涂!哪个三清会轻易下凡?我把真实姓名告诉你们。我们是大唐的僧人,奉了旨意前往西天。夜里闲来无事,降临到这道观。吃了你们的供养,在这里闲坐玩耍。承蒙你们叩拜,拿什么回报你们呢?哪里是什么圣水,你们喝的全是我的一泡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道士们听到这话,立刻堵住门,拿起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脑地往殿里乱打。好个行者,左手夹着沙僧,右手夹着八戒,闯出殿门,驾着云光,直接回到智渊寺方丈。他们怕惊动师父,三人又悄悄睡下。
很快就到了五更三点。国王临朝,聚集两班文武大臣和四百朝官,只见绛纱灯笼灯火通明,宝鼎中香烟缭绕。这时,唐三藏醒了过来,喊道:“徒弟们,徒弟们,快服侍我去倒换关文。” 行者、沙僧、八戒急忙起身,穿好衣服,侍立在师父左右,说道:“启禀师父。这昏庸的国王听信那些道士的话,兴道灭僧,咱们说话要是稍有差错,他恐怕不肯倒换关文。我们保护师父,一起进朝去。” 唐僧听了很高兴,披上锦襕袈裟。行者带上通关文牒,让悟净捧着钵盂,悟能拿着锡杖;把行囊和马匹交给智渊寺的僧人看守。师徒四人径直来到五凤楼前,向黄门官行礼,报上姓名,说是东土大唐去取经的和尚,来这里倒换关文,麻烦代为转奏。阁门大使进朝后,俯伏在金阶之下,启奏道:“外面有四个和尚,说是东土大唐取经的,想要倒换关文,现在五凤楼前候旨。” 国王听了,说道:“这和尚真是没处找死,跑到这儿来送死!那些巡捕官员,怎么不把他们抓起来送来?” 旁边的太师赶忙闪出来,启奏道:“东土大唐,属于南赡部洲,号称中华大国。到这里有万里之遥,一路上妖怪众多。这和尚肯定有些法力,才敢西行。希望陛下看在他们是远方来的中华僧人,召他们进来查验牒文后放行,也算是不失善缘。” 国王准奏,宣唐僧师徒到金銮殿下。师徒们在台阶前站成一排,捧着关文递给国王。
国王刚展开关文查看,黄门官又来奏报:“三位国师来了。” 国王慌忙收起关文,急忙走下龙座,让近侍设好绣墩,躬身迎接。三藏师徒回头一看,只见那三位大仙摇摇摆摆地走进来,后面跟着两个丫髻蓬头的小童儿。两班官员都弯腰低头,不敢仰视。大仙们上了金銮殿,对着国王竟然不行礼。国王问道:“国师,朕未曾邀请,今日怎么肯降临?” 老道士说:“有件事要禀告陛下,所以来了。那四个和尚是从哪个国家来的?” 国王说:“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取经的,来这里倒换关文。” 三位道士听了,鼓掌大笑道:“我说他们跑了,原来还在这儿!” 国王惊讶地问:“国师有什么话要说?他们刚报了姓名,我正打算把他们抓起来交给国师处置,无奈当驾太师奏说得有理,朕看他们远道而来,不想灭了中华的善缘,才召他们进来查验牒文,没想到国师有此一问。难道是他们冒犯了国师,有什么得罪之处?” 道士笑着说:“陛下有所不知,他们昨天就来了,在东门外打死了我两个徒弟,放走了五百个囚僧,还摔碎了车辆。夜里又闯进观里,毁坏了三清圣像,偷吃了御赐的供养。我们被他们骗了,还以为是天尊降临,求了些圣水金丹,想进献给陛下,指望能让陛下延寿长生,没想到他们留下的竟是小便,哄骗我们。我们每人喝了一口,尝出了味道,正准备动手捉拿,他们却跑了。今天他们还在这里,真是‘冤家路窄’啊!” 国王听了,勃然大怒,要诛杀唐僧师徒四人。
孙大圣双手合十,大声说道:“陛下暂且息怒,容我们僧人启奏。” 国王说:“你冲撞了国师!国师说的话,怎么会有错!” 行者说:“他说我昨天在城外打死他两个徒弟,有谁能作证?我们就算暂时认了,让两个和尚抵命,放另外两个去取经。他又说我摔碎车辆、放走囚僧,这也没有见证,按说不该判死罪,再让一个和尚领罪就是了。可他说我毁了三清、闹了道观,这分明是栽赃陷害我。” 国王问:“怎么见得是栽赃?” 行者说:“我们是东土来的僧人,刚到这里,连街道都还不熟悉,怎么可能夜里就知道他们观里的事?既然留下了小便,当时就该把我们抓住,怎么现在才指名道姓地害人。天下冒名顶替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就认定是我?希望陛下息怒,仔细审查。” 国王本来就昏庸糊涂,被行者这么一说,更是拿不定主意。
正在疑惑的时候,黄门官又来奏报:“陛下,门外有许多乡老求见。” 国王问:“有什么事?” 随即下令宣他们进来。乡老们来到殿前,朝上叩头说:“万岁,今年一整个春天都没下雨,恐怕夏天会闹旱灾,特地来启奏,请国师爷爷求一场甘霖,普济百姓。” 国王说:“乡老们先退下,马上就会有雨了。” 乡老们谢恩退下。国王对唐僧师徒说:“唐朝的僧人,朕为什么要兴道灭僧?就因为当年求雨,我朝的僧人一滴雨都求不来,幸亏天降国师,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你们远道而来,冒犯了国师,本应立刻治罪,暂且饶过你们。你们敢和我国师赌赛求雨吗?要是能求来一场甘霖,救济万民,朕就饶了你们的罪名,倒换关文,放你们西行。要是赌不过,求不来雨,就把你们押赴杀场,斩首示众。” 行者笑着说:“小和尚我也略懂一些求雨的门道。”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