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诗曰:

韩文参大颠,东坡访玉泉。

僧来白马寺,经到赤乌年。

叶叶风中树,重重火里莲。

无尘心镜净,只此是金仙。

五台山的智真长老,在宋朝时堪称当世活佛,对过去未来之事了如指掌。几年前,他就知道鲁智深是个能了却尘缘、通达天命之人,只是其俗缘尚未尽,还需偿还杀生之债,所以让他到尘世中走这一遭。鲁智深本就有宿根,且有道心,如今生出了前来参禅、拜会本师的念头。宋江也一向心怀善念,时常受到点悟,因此便想与鲁智深一同去参拜智真长老。当时,众弟兄都想一同前往,宋江难以阻拦,便与军师吴用等人商议,决定除了信奉道教的公孙胜外,委托副先锋卢俊义掌管军马。考虑到四哨无人,便派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与卢俊义一同管理大队军马,让他们陆续先行出发。

宋江与众将只带着一千人马,跟随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他们先将人马屯扎在山下安营,随后派人上山通报消息。宋江等众弟兄纷纷脱去平日里的戎装铠甲,各自穿上随身的锦绣战袍,徒步上山。众人转到山门外,只听见寺内钟声敲响、鼓声齐鸣,众僧纷纷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人施礼。寺里有很多人认得鲁智深,又见整齐有序的一百多位头领跟着宋江,都惊叹羡慕不已。

堂头首座前来向宋江禀报说:“长老正在坐禅入定,无法前来迎接,将军请勿见怪,还望多多包涵!” 于是,请宋江等人先到知客寮内稍作休息。众人喝过茶后,侍者出来邀请道:“长老禅定刚结束,已在方丈等候,有请将军入内。” 宋江等一行一百多人,径直来到方丈,参拜智真长老。那长老急忙走下台阶迎接,将众人邀至上堂,相互施礼完毕。

宋江打量那和尚,见他年过六旬,眉发全白,骨格清奇,俨然一副从天台山方广寺出山高僧的模样。众人进入方丈之中,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然后焚香礼拜。一行众将也都依次拜完,鲁智深上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说道:“徒弟这一去数年,杀人放火,着实不易。” 鲁智深听后,默默无言。

宋江上前说道:“早就听闻长老品德高洁,只可惜我等俗缘浅薄,一直没有机会拜见尊颜。如今因奉诏破辽来到此地,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实在是平生一大幸事。智深和尚与我宋江结为兄弟后,虽然杀人放火,但忠心耿耿,从不伤害良善之人,善心始终未改。今日特带宋江等众弟兄前来参拜大师。” 智真长老说:“常有高僧到此,也常一起闲谈世事循环。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于心,深知众将重义气。我这弟子智深跟着将军,自然不会出错。” 宋江连连称谢。有诗为证:

谋财致命凶心重,放火屠城恶行多。

忽地寻思念头起,五台山上礼弥陀。

鲁智深拿出一包金银彩缎,供奉给本师。智真长老说:“我这弟子,此物从何而来?不义之财,我绝不敢接受。” 鲁智深禀报道:“这是弟子多次立功受赏积攒下来的,弟子自己用不上,特地拿来献给本师,充作寺院公用。” 长老说:“众人也难以消受,用这些为你购置一部经藏,以消灭罪恶,早日修成善果。” 鲁智深拜谢完毕。

宋江也取出金银彩缎,献给智真长老,长老坚决推辞不接受。宋江禀明说:“师父若不接纳,可让库司置办斋饭,供献本寺僧众。” 当天,众人便在五台山寺中留宿一夜,长老设素斋热情款待,这些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第二天,库司将斋饭准备妥当。五台寺中的法堂上钟声敲响、鼓声齐鸣,智真长老召集众僧,在法堂上讲法参禅。不一会儿,全寺众僧都身披袈裟、手持坐具,来到法堂中坐下。宋江、鲁智深及众头领,站立在两边。引磬声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导着长老登上法座。

智真长老登上法座后,先拈起一炷信香,祝祷赞道:“这一炷香,祈愿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皇后与皇上齐眉举案,太子千秋万代,皇室金枝玉叶繁茂昌盛,文武官僚禄位同增,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 接着又拈起一炷信香:“愿今日的斋主身心安乐,寿命延长,仕途顺利,名垂千古!” 再拈起一炷信香:“愿如今国家安定、百姓康泰,年成丰收、五谷丰登,三教兴隆,四方宁静,诸事吉祥如意!” 祝祷赞毕,便在法座上坐下。两边众僧行过问讯礼,又都侍立一旁。

宋江上前拈香礼拜完毕,双手合十,靠近长老参禅道:“我有一事,想请教师父。” 智真长老问道:“有什么话要问老僧呢?” 宋江上前说:“请问师父,这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无际,人身极其渺小,生死却是头等大事。特来向禅师请教。” 智真长老随即念出一首偈语:

“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叹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小主,

长老念完偈语,宋江礼拜后侍立一旁。众将都上前拈香礼拜,立下誓言:“只愿弟兄们同生同死,世世相逢!” 焚香完毕,众僧都退下,众人便被请去云堂内用斋。众人用完斋,宋江与鲁智深跟随长老来到方丈内。

到了晚上,众人闲聊时,宋江向长老请教道:“弟子与鲁智深本想跟随师父几日,让师父指点迷津,只是因统领大军,不敢久留。师父的语录,弟子实在难以领悟。如今拜别师父回京城,我们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还望师父明示,给予点化。” 智真长老命人取来纸笔,写下四句偈语: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写好后,递给宋江说:“这关乎将军一生之事,可以秘密收藏,时间久了必然应验。” 宋江看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又对长老说:“弟子愚昧,不理解法语,恳请师父明白解释,以解我心中对前程凶吉的疑惑。” 智真长老说:“这是禅机隐语,你应自己参悟,不可明说,恐怕泄露天机。”

长老说完,唤过鲁智深到跟前说:“我的弟子,此去与你前程永别,正果即将降临。也给你四句偈语,你要牢记,终身受用。” 偈语是: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几遍,藏在身边,拜谢本师。智真长老说:“我的弟子要记住这些话,不要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说完,众人又歇息了一夜。

第二天,宋江、鲁智深及吴用等众头领,辞别长老下山,众人便走出寺院。智真长老与众僧都送到山门外,与他们道别。

且不说长老与众僧回寺,且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带领军马,火速赶来。众将回到军前,卢俊义、公孙胜等人迎接宋江众将,众人相互见礼。宋江便将在五台山众人参禅、立誓的事情,告诉了卢俊义等人,还拿出长老的禅语给卢俊义、公孙胜看,他们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萧让说:“禅机法语,平常人怎么能轻易领悟!” 众人都叹息不已。

宋江传令催促军马起程。众将接到命令,催促三军,朝着东京进发。在路上行了几天,五军前进到一个地方,名叫双林渡。宋江骑在马上正走着,抬头仰望天空,看见空中有几行南飞的大雁,不按次序,高低乱飞,都带着惊鸣的意思。宋江见了,心中疑惑,觉得此事怪异。又听到前军传来喝彩声,便派人去询问缘由。不一会儿,飞马回报说,原来是浪子燕青刚开始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命中,就在这片刻之间,射下了十几只鸿雁,所以众将惊叹不已。

宋江让人叫燕青飞马前来。只见燕青头戴白范阳遮尘毡笠儿,身穿鹅黄丝衲袄,骑着一匹五明红沙马,身背弯弓,腰间插箭,飞马而来,背后的马上还捎带着几只死雁,前来拜见宋江。燕青下马离鞍,站在一旁。宋公明问道:“刚才是你在射雁吗?” 燕青回答道:“小弟刚开始学弓箭,看见空中群雁飞来,就随意射了几下,没想到箭箭都射中,误射了十几只雁。”

宋江说:“作为军人,学习射箭是分内之事。能射中目标,是你的本事。我想这大雁为了避暑御寒,离开天山,衔着芦草飞越边关,到江南温暖的地方觅食稻粱,初春才返回。这大雁乃是仁义之禽,它们有时数十只,有时三五十只一群,彼此谦让,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依次飞行,不逾越同伴。晚上歇息时,也有轮流放哨的。而且雄雁若失去雌雁,雌雁若失去雄雁,至死都不会再配对,始终坚守情意。这大雁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在空中远远看见死雁,都有哀鸣之意,对失伴的孤雁,也不会侵犯,这是仁;一旦失去配偶,至死不再配对,这是义;依次飞行,不超越前后次序,这是礼;预先躲避鹰雕,衔芦草过关,这是智;秋天往南飞,冬天往北归,从不违背时节,这是信。这样五常具备的禽鸟,怎么忍心伤害它们呢!天上一群鸿雁相互呼唤着飞过,就如同我们弟兄一般。你却射下了那几只,就好比我们弟兄中少了几个,大家心里会怎么想?兄弟今后不可再伤害这种有仁义之礼的禽鸟。”

燕青听后,默默无语,后悔不已。宋江心中有所感触,在马上随口吟诵了一首诗: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