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豪杰辈出,尤以三国时期最为人称道。西蜀有卧龙诸葛亮,其才智超群,无人能及;东吴的吕蒙,英锐不凡,别具一格;而曹魏雄踞北方。在众多虎将之中,关羽勇力超群,无人可比。他斩杀蔡阳,谈笑间尽显英雄本色,其美名千古流传,载入青史。
然而,世事无常,英雄终有落幕之时。但关羽的后代贤良,关胜便是其子孙。当时梁山兵马围困北京,形势危急,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如同慌乱的蝼蚁。梁中书派人前往京师求救,朝廷降下旨意。于是,一支威风凛凛的军队组建起来,前军后队气势如狼似虎,文官武将光彩照人。中军主将正是关胜,他意气风发,志向凌云。
关胜身披黄金铠甲,寒光闪烁;头戴水银盔,兜鍪沉重。他面如重枣,留着漂亮的胡须,锦色征袍上绣着一对蟠龙。内穿的衬衫颜色淡雅,如同鹅儿黄;脚上的雀靴精美,手中的雕弓与金镞闪耀着光芒。胯下紫骝骏马,勇猛如龙,玉勒锦鞍,配上一对兽形装饰。他的宝刀灿灿生光,如霜似雪,堪称冠世英雄,无人能敌。这般威风,仿佛是义勇武安王关羽重生。
这首古风,专门讲述蒲东关胜的故事。关胜擅长使用一口大刀,英雄盖世,义勇双全。当日,他辞别太师,统领着一万五千人马,分成三队,离开东京,朝着梁山泊进发。
话说回来,宋江与众将连日攻打北京城池,却始终未能攻克。李成、闻达畏惧梁山军威,不敢出城迎战,索超的箭伤尚未痊愈,也无法出战。宋江见攻城无果,心中烦闷不已。他们离开梁山已久,战事却毫无进展。这天夜里,宋江在中军帐中闷坐,点上灯烛,取出玄女天书阅读。突然,他想到围城已久,却一直没有救军接应,戴宗前去打探消息,也不见归来。宋江心中隐隐不安,神思恍惚,寝食难安,于是让小校请军师吴用前来商议。
吴用到了中军帐,与宋江商量道:“我们众多军马围城这么久,为何一直没有救军到来?城中敌军又不敢出战。想必梁中书已派人前往京师告急,他的丈人蔡太师必定会派救军前来,其中必定有良将。倘若对方采用围魏救赵之计,不来解此处之危,反而去攻打我们的梁山大寨,这是极有可能的,兄长不可不考虑。我们先让军士做好收拾准备,但不可全部退兵。”
正说着,神行太保戴宗赶来报告:“东京蔡太师聘请关菩萨的玄孙、蒲东郡的大刀关胜,率领一支军马正朝着梁山泊飞奔而来。寨中的头领们意见不一,请兄长和军师尽早收兵回援,解除山寨之危。” 吴用说:“即便如此,也不可匆忙退兵。今晚,先让步军前行,留下两支军马,在飞虎峪两边设下埋伏。城中敌军若得知我们退兵,必然会追赶。若不这样安排,我们的军队会先乱了阵脚。” 宋江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
随即传令,派小李广花荣率领五百军兵前往飞虎峪左边埋伏;豹子头林冲率领五百军兵前往飞虎峪右边埋伏。又让双鞭呼延灼带领二十五骑马军,带着凌振,携带风火等炮,在离城十几里的地方埋伏。一旦看到追兵赶来,立刻施放号炮,让两边的伏兵一起出击,截杀追兵。同时传令前队退兵,倒拖着旌旗,不鸣战鼓,如同雨散云飘一般,遇到敌军也不要交战,自然退回。步军在半夜就起身,依次行动。直到第二天巳时前后,才鸣金收军。
城上的守军望见宋江的军马,士兵们手拖旗幡,肩扛刀斧,一副要回山的样子,战马嘶鸣,仿佛在呼唤着归寨。只见他们纷纷拔寨而起,乱纷纷地撤退。城上的人看得真切,赶紧报告给梁中书:“梁山泊的军马今天全部收兵,都回去了。” 梁中书听后,立刻叫来李成、闻达商议。闻达说:“显然是京师的救军去攻打他们的梁山泊了,这伙人担心老巢有失,所以慌忙回去。我们可以乘势追杀,定能擒获宋江。”
话还没说完,城外的报马赶来,送来东京的文书,约定一起出兵攻打贼巢,若贼兵退兵,便可立刻追击。梁中书便命令李成、闻达各带一支军马,从东西两路追赶宋江的军马。
再说宋江引兵退回,见城中敌军调兵追赶,便拼命奔逃,一直退到飞虎峪附近。只听到背后火炮齐响。李成、闻达吃了一惊,勒住战马回头看,只见后面旗帜交错,战鼓乱鸣。李成、闻达急忙回军,左手边杀出小李广花荣,右手边杀出豹子头林冲,各率领五百军马,从两边杀来。李成、闻达措手不及,知道中了奸计,赶忙火速回军。前面又撞上呼延灼,带领着一支马军,一阵猛杀。直杀得李成、闻达丢盔弃甲,狼狈不堪,退回城中,紧闭城门,不敢再出。
宋江的军马依次退回,快到梁山泊边时,恰好遇到丑郡马宣赞拦路。宋江命令军队暂且下寨,暗中派人从小路前往山上,通知水陆军兵,两边相互救应。有诗为证:
宋江振旅暂回营,飞虎坡前暗伏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杀得李成无处走,倒戈弃甲入京城。
且说水寨内的头领船火儿张横,与兄弟浪里白跳张顺商议道:“我们兄弟俩自从来到寨中,一直没立下什么功劳,只能看着别人逞能,心里实在憋气。如今蒲东大刀关胜分三路调军攻打我们的寨栅。不如我们兄弟俩先去劫了他的营寨,捉住关胜,立下这份大功,也能在众兄弟面前争口气。” 张顺说:“哥哥,我们只管水军,倘若没有其他兄弟接应,白白惹人耻笑。” 张横道:“你要是这么胆小怕事,什么时候才能建功立业?你不去就算了,我今晚自己去。” 张顺苦苦劝谏,张横却不听。
当夜,张横点了五十多只小船,每只船上只有三五个人,全身穿着软甲,手持苦竹枪,各自带着蓼叶刀。趁着月光微弱、寒露寂静,他们驾着小船径直驶向旱路。此时大约是二更时分。
却说关胜正在中军帐里点灯看书,负责巡哨的小校悄悄前来报告:“芦花荡里大约有四五十只小船,船上的人都拿着长枪,全都埋伏在芦苇丛两边,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意图,特来报告。” 关胜听后,微微冷笑:“这些盗贼之徒,根本不值得我与之对抗。” 他当即暗中传令,让众军都按计划准备,“贼兵一入寨,帐前锣声一响,四下里各自捉人。” 三军领命,各自潜伏起来。
再说张横带领着三二百人,在芦苇丛中悄悄潜行,一直来到寨边。他们拨开鹿角,径直冲向中军,远远望见帐中灯烛辉煌,关胜手拈胡须,正坐着看兵书。张横心中暗喜,手持长枪,冲入帐房。这时,旁边突然锣声响起,众军呐喊,如同天崩地塌、山倒江翻一般。吓得张横倒拖长枪,转身就跑。四下里伏兵四起,可怜水性极好的张横,在这平地上却难以逃脱罗网。他带来的二三百人,一个都没跑掉,全部被擒,押到帐前。关胜看着他们,笑着骂道:“你们这些无端草贼,小小匹夫,竟敢来冒犯我!” 他命人把张横装入陷车,其余的人全部关押起来,“等捉住宋江,一并押解到京师,才不辜负宣赞举荐我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