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手榴弹问世

最终他们还是采用了李明说的拉发引信,该引信就以坚固木饼为核心。但又遇到了难题,拉火装置的核心拉火冒怎么搞?根据李明的回忆介绍,里面应该是有一种叫氯酸钾的发火物质。说来也巧了,这氯酸钾正是齐小天之前研究雷汞时凑巧研制出来的产物。当时因为看它不符合雷汞的特性要求,遇热就会剧烈燃烧,太不稳定了,就扔在一边,这次制造火帽时想到了它,正好拿来用。接着他先将氯酸钾细细研磨成粉末,这氯酸钾是从硝石中提炼而来。他们先把采集来的硝石敲碎,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煮沸。然后,慢慢往锅中加入一些草木灰,并不停搅拌。这草木灰含有碳酸钾,能与硝石中的杂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待杂质沉淀后,将上层清液小心舀出,倒入另一个锅中,用小火慢慢蒸发水分。随着水分减少,溶液逐渐浓缩,当看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让其自然冷却。这时,锅中便析出了粗制的氯酸钾晶体。之后,再经过多次重结晶,去除杂质,保证纯度,才得到制作火帽所需的精细氯酸钾粉末。硫磺同样研磨成粉,再加入适量玻璃粉。将这些成分按精确比例混合后,填入特制的金属小帽内,制成火帽。这玻璃大明早就会制作,只不过透明度不太好,带有颜色和气泡,不过拿来制造玻璃粉就不需要在意这些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终设计出来的手榴弹就是由拉环连接着细长坚韧的拉火绳,拉火绳另一端固定在火帽上,火冒自然装在木柄中。当士兵拉动拉环,拉火绳迅速从木饼导向孔抽出,摩擦火帽内的玻璃粉。玻璃粉摩擦生热,达到氯酸钾的燃点,引发氯酸钾与硫磺的剧烈化学反应,产生火花。

火花瞬间点燃发火腔室内的特制慢速燃烧药剂制成的导火索。这种药剂由齐小天手下的匠师王大锤研制,他将木炭、硝石和硫磺按特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些植物纤维增加黏性,经过多次试验确定配方,确保稳定、缓慢燃烧。火焰顺着木柄内的导火通道,以精确速度向主炸药蔓延。导火通道的长度、直径和木柄材质都经过精确设计和多次试验调整,确保威力的同时也尽量降低材料和制造成本。

为确保引信可靠,齐小天带领王大锤等工匠又进行了三十多次实弹投掷试验。每次试验后,齐小天和工匠们都仔细观察手榴弹的延时引爆时间和爆炸效果,同时不断调整拉火绳长度、火帽敏感度、和导火索长度。

终于,第一枚凝聚众人心血的手榴弹成功定型。齐小天虽身体愈发虚弱,但眼神中满是兴奋,赶忙派人通知李明。

李明闻讯立刻赶来,走进工坊,看到齐小天小心翼翼捧着一枚崭新手榴弹,形容憔悴却难掩激动。齐小天欲行礼,却被咳嗽打断。李明赶忙扶住他,关切道:“小天,你太拼命了。这手榴弹研制成功,你居功至伟。快和我说说这引信是怎么设计的。”

齐小天喘着粗气,详细介绍了引信原理。李明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小天,干得漂亮!走,去试试威力。”

众人来到城外山谷。工匠将手榴弹固定在特制架子模拟投掷状态,周围士兵做好防护。齐小天深吸一口气,强忍着不适走到手榴弹二十步外,迅速拉掉链接拉火绳的一根细绳,迅速卧倒。手榴弹经过大约三秒延迟,“轰”的一声巨响,气浪掀起石块泥土,弹片四射。李明和齐小天相视而笑。

李明看着冒烟的试验场,满意地问齐小天:“小天,这手榴弹有效杀伤半径多少步?”

齐小天赶忙回答:“将军,目前测试约三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