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霸气!下战书!

“练子宁,我看你们不是想请朱四郎的学生回来,你们是想把朱四郎请回来!”

“对,你们这些自诩革新的臣子心中,到底谁才是伱们的君父!”

“马少卿,你们这是挑起党争!其心可诛!”

“太子,臣等虽然倡导革新,但臣等之心,可照日月!”

……

奉天殿的争执,很快从是否请周潮回朝,演变为,近乎白热化的党争。

啪啪啪……

“好热闹!”

抚掌声,伴随着愤怒的声音,从殿门外响起。

殿内瞬间安静。

被双方两派吵得心情格外不好的朱标,蹭一下起身。

安静下来的群臣,也顺着朱标的视线,转身,脸色均都有些紧张,看向殿门外。

这个声音,虽然两年时间没有在皇宫内响起了。

但这个声音,威压大明二十多年。

每一个屹立于朝堂的朝臣,都记得清清楚楚。

黄子澄为首的保守派,琢磨刚才他们挑起大明和燕华敌对的言论,被朱元璋听到了多少。

朱元璋又会不会,怒而向他们举起屠刀。

不是他们胆小。

实在是害怕!

纵观这位开国皇帝,二十多年的种种行为。

所有人都清楚,朱皇帝若是动了杀心,必然会是一场血雨腥风。

方孝孺、蓝玉为首的革新派也十分担心。

他们与保守派不同。

保守派是担心自身安危。

他们则是担心太子!

陛下支持革新,支持大明与燕华世世代代交好,这不是什么秘密。

可无论是此番蝗灾事件。

还是太子监国这两年,发生的种种。

太子所作所为,虽然不明显,可到底与陛下所期许的背道而驰。

陛下没有和朝廷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回来,是不是对太子这两年监国不满?

虽然太子这两年,没有如他们所希望的,掀起革新。

但说实话,太子这两年监国做的也很不错。

从履任监国储君开始后,就开始打击顽固的地方保护。

过去两年之内。

光是县令撤掉了三百八十六人,其中一百零三人,去职考察,等待空缺再行任命。

两百零一人,永久性革除官职,永不叙用。

八十二人判刑,坐牢的坐牢,被问斩的问斩。

除了县令,还有好些知府、布政使……

雷霆手段,打击地方保护,整个中原地区的商贸,豁然畅通,农民的粮食、养殖的家禽家畜、手工业产品,能卖上更高的价格。

城池内,粮价逆增长起落回稳。

无论是城内百姓,还是农村百姓,日子一下子都好过了很多。

民间对太子的盛赞声也不小。

此番打击地方保护中,出现的空缺,不但提拔了更有闯劲儿的年轻人。

更是大量从燕王主政的福建,抽调官员,充实各地州府县衙。

要知道,福建在现在的大明十分特殊。

当年,陛下南巡后,下令将福建行省,升格为直辖行省,永久保留燕王主政时期,留下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这些年,即便调任福建的布政使,出自保守派。

在福建都得捏着鼻子装孙子。

要是布政使敢违背皇命,动摇福建模式。

都不用等陛下问责。

福建本地人,就不买布政使的账。

布政使衙门的福建籍官员,会阳奉阴违。

下面的各级地方主官会把布政使当空气。

年轻的读书人,敢直接跑去布政使衙门,站在衙门口,大骂布政使,看热闹的百姓,还会鼓掌喝彩!

当初,不是没有保守派想要强硬改变福建模式。

可这个出自保守派的布政使,年终就被陛下撤职了!

因为,这位布政使在如今,已经超越直隶,紧追江浙的第二大赋税来源的行省内,竟然收不上地方财税!

纳粮的乡土村社不配合。

交赋的雇工身股制商人不配合。

就连布政使下面,州府县衙各级官员,都阳奉阴违。

有了这个教训后,朝廷再派去的布政使,即便是保守派,为了自己的官职,也只能捏着鼻子,什么也不做,当个泥菩萨,看着福建地方,百姓、官员按照福建模式去营运。

只求能把地方财税收齐,不让朝廷问责就成。

近些年,福建的变化更大。

当初,跟随燕王出海的富贾豪商中,福建豪强至少占了一半。

现在,这些人几乎完全退出海贸,都在燕华治下,搞起了工业。

这些商贾豪强,在燕华治下发家致富,走上工业之路后,乡情缘故,对于留在福建的亲人也多有帮衬。

会扶持叔伯娘舅,在福建搞一些,为他们工厂生产零部件的配套工厂。

这在燕华,被称为产业链分工。

燕华受制于人口,很多工业产业链上的,利润低廉的产品,他们不愿意自己做。

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做。

就好比,燕华发明的那种手提行李箱。

当时,燕京的很多工厂,就把竹编标准化箱体这个活,交给福建的亲族去做,扶持这些亲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例子在福建和燕华之间比比皆是。

所以,福建的工业发展也是大明最强的。

这两年,随着燕华产业链升级,对,燕华就是这么说的。

像竹编手提箱这种产业,已经全都无偿扶持福建了。

尤其是,大明各地商人,通过陈朝盗取、盗用燕华的专利技术后。

凡事一项技术被大明商人盗取。

燕华的商人,就会马上,无偿把专利技术,转移给福建的工厂主。

甚至派出技术工程师去福建亲自指导。

说白了,燕华的商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在反击大明,恶心大明的盗取行为。

燕华的工厂主,经过过去十几年从事工业,已经摸索出一套,如何培训工人、如何确保质量、如何增加生产效率的标准化模式。

当他们派遣技术工程师,免费把这套秘密传授给福建的工厂主后。

配合福建,由燕王奠定基础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制度。

很快就展现出了十分强悍的能量。

手提箱、手摇缝纫机、水锤锻造的农具、厨具等等小商品。

福建不但产量大,价格更便宜,而且质量还特别好。

若非,现在整个大明需求量很大。

市场很大。

并且,商贸受运输成本限制,福建产品,销售路程超过八百里后,运输成本,会导致商品整体成本增加十分明显。

恐怕,那些盗取、盗用燕华技术的工厂主、商人早被福建工厂主挤兑垮了。

江浙紧邻福建。

也是近些年,盗取、盗用燕华技术最泛滥的地区。

可福建小商品几乎占据了江浙六成的市场!

去岁。

福建对朝廷的财税贡献,只比江浙少了五十万两!

朝野内外,很多人都在预测,或许今年,福建就会彻底压过江浙,成为大明财税第一大省!

这也让很多保守派,恨得咬牙切齿。

福建,过去可是一个纳税垫底行省!

可现在,眼看着,都要超过江浙,冲刺财税贡献第一行省的位置!

这恰恰证明了福建模式的成功性。

证明了革新的必要性。

也恰是因此,才招致保守派的恨意。 轻文书屋

恨不得搞垮搞死福建。

胡惟庸去岁,秘密派人在福建搞了一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制度。

就是提倡,福建商人、工厂主可以把用工外包给牙行,牙行搞雇工身股制,这样,工厂主、商人就不需要搞雇工身股制。

可以把更多的财富留在自己手中。

可胡惟庸碰的灰头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