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明一定会爆发学运!

“听说了吗,倭国向燕王献土献民呢!”

“啥是献土献民?”

“这都不懂!?就是把国土和百姓献给燕王殿下,从此倭国的国土就是燕国的国土,倭人也就变成燕人了。”

“啊!倭人为啥这么做?俺只听说过两个朝廷打生打死,就从没听说,一个朝廷主动向另一个朝廷献土献民。”

“嗨,这有啥好奇怪的,仰慕燕王、仰慕燕王燕藩的一切事情呗,其实俺也想变成燕王的子民,俺这段时间,就和家里人商量,是不是移民到燕藩内,这一眼望去,看不到一点亮堂的日子,俺是过够了。”

“可不嘛,以前还没觉得,自从看见燕王燕藩治下的百姓,还能过上,这样一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俺也琢磨着,是不是迁徙到燕藩。”

……

小早川仲业走了。

可献土献民之事,却在金陵城尘嚣喧上,倭国的献土献民,很快就演变成一股,对比燕藩和大明的大讨论。

在这股讨论中。

迁徙成了百姓热议的焦点。

啪!

吕府。

吕本书房。

黄子澄猛地拍手,激动起身,嚷嚷道:“看吧,看吧!太子爷就是心慈手软,就是太顾念和朱四郎的兄弟情谊了,看吧,现在好了!外面全都在议论献土献民,更有一群脑后生反骨的愚民,大肆讨论要不要迁徙到燕藩!”

“这就是文明高度、文化正统之争失败的后果啊!”

黄子澄激动的连连拍手。

情绪激动时,口不择言道:“恩师,胡相,索性现在朱四郎身边的海军陆战队也不在了,要不然,咱们一不做二不休……”

“住嘴!”

当啷!

吕本怒叱一声,手中端着的茶盏掉落在地。

刹那间,书房寂无声息。

所有人都看着吕本。

吕本湿淋淋的双手,剧烈哆嗦着,脸无比苍白。

其实,不光吕本。

看着吕本的胡惟庸、齐泰,也脸色苍白无比。

就连被呵斥息声的黄子澄,此刻情绪冷静下来,不想丢面子,努力保持冷静镇定。

可任谁都能看出,黄子澄身子剧烈的哆嗦。

安静中。

胡惟庸起身,快步走到门口,确定整个书房所在别院,空无一人,暗暗松了口气。

走回去,重新落座。

端起茶杯。

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捏着杯盖,撇去浮在上面的茶叶。

杯盖和杯壁摩擦,发出的轻微响动。

仿佛唤醒时间的特殊暗号。

吕本三人齐齐回神。

齐泰下意识往门口看了眼,确定无人,端起温热的茶杯,双手捧着,隐隐哆嗦。

吕本忙拿出手帕,低头擦拭茶杯掉落,泼在衣服上的茶叶。

黄子澄脸色阴晴不定变幻着。

双腿没有一丝力气,努力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坐回原处。

哎!

胡惟庸努力控制着颤抖的双手,把这一幕看在眼里,默默叹了口气。

朱皇帝、朱四郎!

这对父子都活着,给大家带来的恐惧太强烈了。

现在除掉朱四郎,其实并不难。

京营中,就有他们扶持的一位,最善练新军的‘新式将领’。

弄点兵将、火铳出来,除掉朱四郎并不难。

可朱皇帝活着,怎么收场?

黄子澄情绪激动,口无遮拦,可他冷静后,也明显知道,现在杀朱四郎的后果。

以朱皇帝现在对朱四郎的喜爱。

朱四郎若是出事。

就算把天翻了,朱皇帝恐怕也要彻查到底。

他们这些人,九族都得被朱皇帝杀绝。

甚至,因为他们这群人是太子系的缘故,就连太子都可能被牵连。

这可不是他胡思乱想瞎揣测。

即便太子没有参与。

可太子系的人谋害朱四郎。

太子一个御下不严跑不了。

现在不是洪武九年了。

朱四郎在朱皇帝心中的地位、分量重的很,大家一直怀疑,太子如今可能都比不上朱四郎。

到时候,即便太子没参与,皇帝也可能迁怒太子。

肯定倒是不可能虎毒食子。

但太子这个储君,怕是做不成喽!

朱皇帝极有可能,直接舍弃太子,扶持太孙朱雄英克成大统。

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朱皇帝活着时,杀朱四郎。

不但他们要被灭九族,朱皇帝恐怕还会舍弃太子,直接扶持朱雄英。

同时,还可能发疯利用此事,用血腥的手段,株连清洗掉保守派,为太孙朱雄英未来革新,创造局面。

……

吕本擦干净衣服上的茶叶,手哆嗦着,攥着手帕按在桌子上,用这种办法,控制身体不受控制的颤抖,视线落在讷讷出神的黄子澄身上,“这样冒冒失失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你年纪也不小了,朱皇帝还活着!”

“是是是,恩师,学生知错了。”黄子澄声音颤抖,连连点头,双手撑着椅子扶手想起来,可浑身无力,怎么也起不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惟庸看了眼吕本,从吕本这番话,他就知道,吕本也把此时杀朱四郎的后果,看的一清二楚了。

这很好。

他就怕,倒燕联盟内部,有太多类似黄子澄这样的糊涂蛋。

现在还不到时机。

得等!

等朱皇帝驾崩!

这父子两活着时,对付任何一个人,都会引来地狱般灾难。

可只要其中一人死了。

另一人就好对付了。

当然,朱皇帝驾崩后,绞杀朱四郎的时间段,也只有太子在位期间。

若是抓不住这个时间空窗。

等朱雄英继位,那就又会形成类似朱皇帝、朱四郎双龙同朝的局面。

朱皇帝原本打算,让太子和朱四郎形成这样的局面。

只是,后来发现,太子和朱四郎,无法形成,类似他和朱四郎双龙同朝的局面。

于是,把所有的厚望,就寄托在朱四郎、朱雄英这对叔侄身上。

事实表明,朱四郎和朱雄英这对叔侄,的确没有让朱皇帝失望。

这就是他们一致认为,太子现在在朱皇帝心中,已经成为新旧大明过渡储君的原因。

只要等到朱皇帝驾崩,倒燕联盟隐藏在太子的羽翼下,促使太子,发动整个大明的力量,绞杀朱四郎及其燕藩。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这群代表保守派的倒燕联盟要壮大。

一旦太子驾崩,就解决掉继承人朱雄英。

到时候,无论是扶持朱允炆,亦或是扶持其他皇孙,都由他们倒燕联盟说了算!

胡惟庸收敛思绪,看向齐泰,“齐泰,你这个礼部右侍郎分工中,有负责国子监这一摊子,国子监是什么反应?”

他特别需要知道,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对献土献民有什么反应。

齐泰放下一直端着,没喝一口的茶杯,“胡相,国子监的情况也不好啊,先有宋濂主动请求去燕藩,这几天,那个戏子杨杰的剧组团队,天天在国子监演新梁祝,这个新梁祝,太蛊惑人心了,我去看了几回,隐约觉得,根本就是披着儿女情长的皮,在批判东晋的门阀集团腐朽肮脏,甚至,我怀疑,这部所谓的新编梁祝舞台剧,就是在借古讽今!”

“比如祝英台刚去书院和先生对答,安排座位的一幕,先生问乘坐几辆车来的?是牛车?马车?驴车?吃饭时吃几个菜,祝英台回答和书院山长家一起吃……”

“加上几个配角的演绎,观看时令人捧腹大笑,可笑过后,我观那些正在看的青年读书人,全都沉默,甚至,隐隐露出感同身受之状……”

……

胡惟庸唇角抽抽,脸各位凝重。

他没去看。

虽然朱皇帝下旨了,朝中官员,无论品级,以及已经不为官的都可以去看。

可他为了争一口气,非但自己不去看,就连家里人,都严禁去看。

虽然这些天,住在朱紫巷的孩子们,都在巷口叽叽喳喳,为了谁扮梁山伯、谁扮祝英台,谁扮大坏蛋马文才吵得叽叽喳喳。

但他对这新编梁祝的内容知道的并不多。

也并未特别重视。

现在听齐泰描绘其中的一个片段,才真正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这个入学分派座位的片段。

恰恰印证了,现在很多青年读书人,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出身高低,在课堂中被区别对待。

同样折射出了,大明内部,严重的尊卑贵贱之分!

蛊惑性太强了。

怪不得,方孝孺这个革新余孽,想要把这梁祝舞台剧,照搬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