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问的没头没脑,若是换了个人,也许根本无法领会其意图,但王主簿却像是读懂了上官的心意一般,从容答道:“依卑职之见,似乎不太够!”
就凭这句话,便能看出王主簿在县令心目之中的地位相当特殊。
其实在三个下属之中,陈寻是用来立功办事的,县丞是用来背锅挡枪的,而县令的真正心腹则是为他处理公文、收取钱粮,办理私事的王主簿。
独孤文略有些忧虑的说道:“我看永胜乡的事情小不了,但钦差又不让我介入,只能空自担心。”
王主簿沉吟道:“大人,您若是想要探听虚实,提前有所准备,也不是没有办法。”
他是本县土生土长之人,在当地人脉甚广,心中明白上官的想法,既不想沾上麻烦,又怕自己成了替罪羊,便替他出了个主意。
“钦差大人有话,涉及永胜乡的详情让大人不要过问,大人自然不可违抗。但是永胜乡遭此大劫,除了粮食、药品之外,总还要调拨一些青壮前去支援。”
“否则,单靠钦差大人手下的禁军,还有那几个捕快,怎么能够做得了救助之事呢。”
独孤文似乎有些明白了,微笑道:“王主簿的意思是说,让那些人替我传递消息?”
“大人英明!”王主簿先恭维了一句,紧接着说道,“不管永胜乡暗藏之事多么重大,他们如何保密,总会露出蛛丝马迹,只需要有个明眼人在那里盯着就行。”
“只要大人能够及时得到消息,便能待机而动,不至于被人所蒙蔽。”
王主簿的最后一句话甚是厉害,他没有明确点出究竟是谁,让县令自己去琢磨。
闻听此言,独孤文转头看了枯瘦的王主簿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想必这个人选你也有了吧。”
“什么事都瞒不过大人!”
王主簿拱手道,“卑职有个远房侄子名叫王顺,头脑灵活、手脚麻利,很适合做这件事。”
“还有一点很重要,他平时与陈典史素有来往,算得上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