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却说唐僧师徒四人洗净了身上的污秽后,继续踏上了遥遥的取经路,一路上光阴似箭,转眼便到了炎热的夏天。此时,路边的石榴花像舒展的锦绣一样绽放,荷叶也像青色的盘子一般盛开着。两旁的绿杨树里隐藏着小乳燕,而过往的行人则用扇子乘凉。

师徒四人正在赶路时,突然看见前方出现一座城池。于是,唐僧连忙勒马问道:“徒弟们,你们看这是哪里啊?”孙悟空笑着回答说:“师父,您竟然不认识字吗?真不知道您是如何领取唐太宗的圣旨离开长安的!”唐僧不服气地反驳道:“我从小出家做和尚,通读千部佛经和万种典籍,怎么会不认识字呢?”孙悟空笑道:“既然师父认字,那为何您看到城头上飘扬的杏黄旗上明明写着三个大字,却还要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三藏听到孙悟空的话后,连忙喝止他说:“悟空啊,你可别在这里胡言乱语了!那旗子被风一吹就摇摇晃晃的,就算上面有字,我们离这么远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呢!”然而,孙悟空却不依不饶地反驳道:“俺老孙偏偏就能看到!”八戒和沙僧在一旁帮腔道:“师父,您可千万别听大师兄瞎说。咱们现在离城都还看不清楚呢,哪能看清什么旗号呀?”孙悟空得意地说:“你们这些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到,我老孙可是火眼金睛,明明就是'朱紫国'三个字嘛!”三藏一听,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如此,看来这里应该是西方某个国家的都城吧。既然到了人家的地盘,那就去倒换一下通关文牒吧。”孙悟空信心满满地说:“不用多说了,跟我走吧。”

没过多久,他们来到了城门下,下马走过桥,进入了三重门内。眼前的景象让众人惊叹不已,真是一个繁华的皇州!只见城门高大雄伟,城楼高耸入云,城墙整齐排列着垛口。四周的水流环绕着城市,南北两边则是高山对峙。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市场热闹非凡,各种货物琳琅满目,万户千家的生意兴隆昌盛。这里果真是个帝王之都,天府般的大京城。来自遥远地方的船只和车辆源源不断地抵达,远方的宝玉和丝绸也充盈于此。地势险要的山峦连绵不绝,宫殿的墙壁与天空相连。三道关卡严密把守,万古以来一直保持着太平盛世的景象。

师徒四人行走于大街之上,只见这里人物气宇轩昂、衣着整齐端庄、言辞清晰明了,丝毫不逊色于大唐盛世。街道两旁的商人正在忙碌地做着生意,突然看到猪八戒面容丑陋、沙和尚脸色黝黑且身材高大、孙行者满脸毛发额头宽阔,便纷纷丢下手中的买卖前来观看。唐三藏连忙说道:“大家不要惹出麻烦,低着头走路!”猪八戒听从师父的教诲,将长嘴巴揣在怀中,沙僧则不敢抬头张望,只有孙悟空四处张望,紧紧跟随在唐僧身旁。有些懂事的人看了几眼后便离开了,而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和顽皮的孩子们却哄笑起来,纷纷向他们投掷瓦片和砖头,以此戏弄猪八戒。唐僧紧张得捏了一把冷汗,不停地叮嘱不要闹事,而那呆子则吓得不敢抬起头来。

没过多久,师徒们转过街角,忽然看见一堵门墙,上面写着“会同馆”三个大字。唐僧对徒弟们说:“徒儿们,我们进入这个衙门吧。”孙悟空问道:“进去干什么?”

唐僧开口说道:“会同馆可是天下间能够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地方,我们在此地歇息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先到里面休息一下吧。等我面见圣上,倒换了通关文牒之后,就立刻出城继续赶路。”八戒听后,猛地抽出嘴巴,把那些跟着看热闹的人们吓得跌倒在地,足有好几十个人。他走上前说:“师傅说得对。咱们赶紧进去躲起来,省得被这些烦人的家伙吵闹不休。”于是一行人便走进了会同馆里。那些人方才慢慢地散开离去。

这时,只见那会同馆内有两位大使,分别是正职和副职,他们正在厅堂上查点人力车夫,准备迎接官员。突然看见唐僧等人到来,两人心中一惊,齐声问道:“你们是谁?要到哪里去?”唐僧合十回答道:“贫僧乃是来自东方大唐皇帝麾下,奉命前往西天取经的使者。如今来到宝地,不敢私自过境,有关文需要倒换验证才能放行,请暂且让我们借用贵处稍作停留。”

那两个馆使闻得唐僧所言,赶忙屏退了左右,随即整理衣冠,快步走到大厅迎接唐僧师徒。二人见礼后,吩咐下人打扫客房供他们休息,并安排斋饭。唐僧谢过两位馆使,两人带着众人离开大厅。手下人请唐僧前往客房歇息,唐僧便起身跟随。孙悟空却面露不满地嘟囔着:“这些家伙真懒惰!为何不让老孙在正厅休息呢?”唐僧解释道:“此处不受大唐管辖,且与我国并无接壤,加之常有上级官员或过往客人来往,因此不便在此招待我们。”孙悟空听罢,愤愤不平地说:“既然如此,我偏要让他们好好招待!”

正当此时,有个负责后勤的人送来食物,只见盘中摆放着白米、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和一盘木耳。唐僧嘱咐徒弟们收下,然后向这位负责人道谢。那人说道:“西房有洁净的锅灶和充足的柴火,你们可以自行烹饪。”唐僧接着问道:“请问国王现在是否在殿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见那管事儿的人说道:“我们万岁爷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今天可是个黄道吉日啊,正好和文武百官商议出了一张皇榜呢。如果你想要倒换关文,就得趁现在赶紧过去,说不定还能赶得上。要是等到明天,那就不一定能办得了啦,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呢。”唐僧一听,连忙对孙悟空说:“悟空,你们在这里准备些斋饭吧,我得赶紧去验证一下关文,然后回来吃饭再赶路。”猪八戒急忙拿出袈裟和关文递给唐僧。唐僧整理好衣服后便匆忙地进朝去了,但还是不忘叮嘱他的徒弟们千万不要出去惹事。

没过多久,唐僧就来到了五凤楼前。这里的殿阁高耸入云,楼阁雄伟壮观,让人不禁为之惊叹。唐僧一直走到端门外,请求奏事官帮他向天庭传达自己的来意,希望能够倒换关文。那黄门官果然来到了玉阶前,启奏道:“朝堂外有一个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说是要前往西天的雷音寺拜佛求经,希望能够倒换通关文牒,请陛下宣见。”国王听了这话,高兴地说道:“寡人因为生病已经很久没有登基了,今天刚一上朝,就有高僧来到我国!”

国王即刻传旨将唐僧宣至阶下。三藏赶忙礼拜俯伏在地。国王又宣他上金殿赐坐,并命光禄寺置办斋饭。三藏谢恩后,将通关文牒呈了上去。国王看完,十分欢喜地问道:“法师,你那大唐,历经几朝君主贤明?又有几辈臣子贤良?至于唐王,因何身患重病却又起死回生,还派你远涉山川求取真经?”

长老听了国王的问话,欠身合掌答道:“贫僧来自的地方:三皇治理天下,五帝划分人伦。尧舜登上帝位,大禹和商汤安定百姓。周成王分封诸侯,各自建立国家。各国倚强凌弱,纷纷称君建国。邦国君主多达十八个,分封的疆土边界布满边尘。后来形成了十二个国家,宇宙才安定下来。因为没有车马,各国又相互吞并。七雄争霸,最终六国被秦国统一。上天降生了刘邦和项羽,他们各自心怀不仁。江山归于汉朝,高祖刘邦制定了钦定的法律。汉朝又被司马氏取代,晋朝之后天下又陷入纷乱。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相继建国。列祖列宗相继传承,大隋继承了正统。隋炀帝杨广赏花无道,使百姓遭受苦难。我朝君主姓李,国号为唐。唐高祖李渊驾崩后,当今皇上李世民即位。天下河清海晏,皇上大德宽仁。只因长安城北有个怪水龙神,私自克扣甘雨,理应受到惩罚。他夜间托梦,告知唐王求救。唐王言明准他赦免,早早召见贤臣。将贤臣留在殿内,慢慢下棋消遣。当时正值正午,那贤臣在梦中斩杀了龙神。”

国王听到这话,突然发出一声痛苦的呻吟,然后开口询问道:“法师啊,你所说的这位贤臣到底是来自哪个国家呢?”唐僧回答说:“陛下,那位贤臣便是您朝堂之上的丞相大人,姓魏名徵。此人精通天文学、地理学和阴阳学等知识,是一个能够安定国家、建立政权的重要人物。由于他梦中斩杀了泾河龙王,龙王便将此事告到地府,声称大王您曾经答应救它却最终将其杀害,因此大王才会生病,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后来,魏徵又写信一封,让大王带到地府,交给酆都城中的判官崔珏。不久之后,唐王去世,但在三天后又复活过来。这一切多亏了魏徵,因为崔判官修改了生死簿,给大王增加了二十年的寿命。如今大王想要举办一场水陆法会,所以特意派遣贫僧远行,前往各个国家,拜见佛祖,取得真经,以超度众生苦难,帮助他们往生西天极乐世界。”

听完唐僧的解释,国王再次发出痛苦的叹息声,并感慨地说道:“贵国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君主英明,臣子贤能!相比之下,朕已经久病缠身许久,却没有任何一位臣子前来拯救。”

长老听闻此言,不禁偷眼观瞧,只见那皇帝面容枯黄,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色衰败。长老正欲开口询问,忽有光禄寺官员前来奏请唐僧进奉斋饭。国王传下旨意,吩咐道:“在披香殿中,将朕的膳食一并摆下,与法师一同享用。”三藏谢恩之后,便与国王一同前往披香殿进膳,暂且不提。

却说行者在会同馆中,吩咐沙僧安排茶饭,并准备素菜。沙僧面露难色,说道:“茶饭容易煮,只是这蔬菜不好安排。”行者问道:“为何?”沙僧道:“此处油、盐、酱、醋一应俱无。”行者道:“我这里有几文零钱,你让八戒上街去买些回来。”那呆子却偷懒道:“我不敢去。我的嘴脸长得丑陋,恐怕会吓到人,惹出祸端,师父会怪罪我的。”行者道:“我们公平交易,又不讹诈他,又不抢夺他,能有什么祸事!”八戒道:“你刚才没看到那獐头鼠目的家伙吗?他在这门前一露面,就把十来个人吓得摔倒在地;要是到了闹市之中,还不知道会吓死多少人呢!”

行者道:“你只知闷头赶路,可曾留意那闹市丛中,都在卖些什么东西?”八戒道:“师父只教我低着头走路,莫要惹祸,我实是不曾看见。”行者笑道:“那市上有酒店、米铺、磨坊,还有绫罗杂货,这些自不必说。更有那好茶房、面店,大烧饼、大馍馍,饭店里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以及各种异品的糖糕、蒸酥、点心、卷子、油食、蜜食……数不胜数的好东西,我去买些来请你尝尝如何?”那呆子一听,顿时口内生津,喉咙里“咕噜咕噜”地咽着唾沫,兴奋地跳起来道:“哥哥!这次可真是劳烦你破费了,待下次我攒够了钱,也一定请你回席!”行者暗自好笑,转头对沙僧说:“沙僧,你好生煮饭,等我们去买些调和来。”沙僧心里明白行者是在捉弄呆子,但也只得顺着他的话应承道:“你们快去快回,记得多买些,让大家都能吃饱。”那呆子赶忙捞起一个碗盏拿在手里,兴高采烈地跟着行者出门去了。这时,有两个官人路过,问道:“长老,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