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城市套路深,农村水更深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常常听到人们感慨“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可真正踏入农村这片天地后,才发觉“农村水更深”,其间的人情世故、弯弯绕绕一点也不比城市少。

先讲讲城市里的那些事儿吧。城市,宛如一座巨大的钢铁丛林,处处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在职场这个看似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舞台上,实则套路就像隐藏在暗处的荆棘,稍不留意就会被扎得遍体鳞伤。

就拿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吧,他们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意气风发地踏入公司的大门,一心想着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这方天地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天地。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似乎都还挺顺利,同事们看起来都很友善,工作上遇到难题,总会有人热心地伸出援手,大家一起加班、一起探讨方案,氛围融洽得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这时候,年轻人的心里充满了对职场的积极期待,觉得这里就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之地,他们怀着单纯的心思,相信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周围人也都毫无防备,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人际交往之中。

然而,一旦有了升职加薪的关键机会,这看似平静的湖面下便瞬间涌起了汹涌的暗流。

有的人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和往常一样与大家相处,可背地里却开始精心谋划起来。他们会特意挑选领导心情不错的时候,拿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去汇报,在阐述过程中,巧妙地突出自己所承担的重要部分,把功劳无限放大,还会不动声色地提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某些同事因为经验不足或者不够细心,差点导致出现问题,以此来不动声色地贬低竞争对手,衬托自己的优秀和可靠。

从心理层面分析,这类人往往有着较强的功利心和竞争意识,他们将职场上的成就视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准,渴望通过获得升职加薪来证明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羡慕。

在他们看来,职场就是一个需要不断争抢资源的地方,只有让自己显得比别人更出色,才能脱颖而出,所以不惜使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而对于可能伤害到同事关系这一点,他们会选择暂时忽视,认为只要自己达到了目的,其他都不重要。

还有些人,为了争取那个令人垂涎的重要项目,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先是满脸堆笑地拉拢身边的同事,今天请大家喝咖啡,明天给大伙带点小零食,嘴里不停地说着“要是我拿下这个项目,大家都有好处,到时候咱们一起干,肯定能做出成绩”之类的话,把美好的愿景描绘得绘声绘色,让同事们都心甘情愿地跟着出谋划策、帮忙助力。

可一旦项目真的到手了,之前那些承诺就仿佛被一阵风吹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开始独揽大权,把重要的任务都分配给自己信得过的人,那些原本一起努力的同事,不仅没能分到应得的利益,甚至连参与项目核心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在一旁干瞪眼,心里满是委屈和无奈,可又无可奈何,毕竟职场规则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让人猝不及防。

对于这类出尔反尔的人,他们起初拉拢同事时,更多是出于一种功利的社交心理,把同事当作达成自己目标的工具,通过物质和言语上的诱惑来获取支持。

而当目的达成后,他们又回归到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觉得项目既然到手了,就应该由自己掌控一切,担心别人分走成果或者影响自己的主导地位,完全不顾及之前的承诺对他人情感和利益造成的伤害,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

商业合作领域更是如同一个布满陷阱的迷宫,让人深陷其中却难以脱身。合同文本往往厚得像一本天书,密密麻麻的文字,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条款交织在一起,乍一看严谨规范,无懈可击,可实际上却是暗藏玄机,步步惊心。

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在谈判桌上你来我往,表面上都是笑容满面,互相夸赞对方的公司实力雄厚、产品优势明显,一副合作共赢的美好画面。

此时,双方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想要展现出自己的诚意和优势,争取到更有利的合作条件;另一方面又在暗中观察对方,试图找出对方的破绽或者底线,以便在条款制定上占据上风。

可在商讨具体条款时,一方可能会故意把一些关键的细节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述,或者把重要的责任条款隐藏在冗长的文字当中,让对方稍不留意就忽略过去。

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么做的一方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对方没有发现这些隐藏的条款,自己就能在合作中获取更多利益,或者规避掉一些潜在的风险,将责任转嫁给对方。

他们觉得商场如战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使用一些巧妙的文字游戏和隐藏手段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即使被发现了,也可以以各种理由推脱或者重新协商,反正先把合同签下来才是首要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到合同签订,开始执行的时候,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有的企业发现自己原本以为的优厚条件,其实背后都附带着苛刻的限制,比如货物交付时间看似宽松,但其中却夹杂着对运输方式、包装标准等极为严格的要求,稍有不符,就要面临巨额的违约金。

又或者在付款方式上,原本以为是常规的分期付款,结果却设置了层层审批和复杂的验收条件,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款项就会被拖延,自己的资金链就会面临断裂的风险。

而这时候再想反悔或者重新协商,对方却会拿出合同条款,义正言辞地表示一切都得按合同办事,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困境,为当初没有看穿这些套路而懊悔不已。

陷入这种困境的企业方,内心往往充满了愤怒、无奈和自责。愤怒的是对方的不诚信和算计,无奈的是合同已经签订,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改变现状,自责则是怪自己当初没有足够谨慎,被表面的利益所迷惑,没有深入剖析条款背后的风险,导致如今要承担不利后果,这种心理上的煎熬会让他们在后续的合作或者经营中变得更加谨慎,但同时也可能会对商业合作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

城市里的社交场合,那也是一个充满虚情假意的大舞台。酒桌上,灯光摇曳,酒杯碰撞间,大家称兄道弟,笑声不断,仿佛彼此都是多年的至交好友。

有人高谈阔论着自己的宏伟计划,有人分享着自己的传奇经历,其他人则在一旁附和着,时不时举杯共饮,气氛热烈得如同煮沸的开水。

可实际上,这看似深厚的情谊背后,大多不过是为了当下的利益交换罢了。

就拿那些商务宴请来说吧,请客的一方精心挑选高档的酒店,点上一桌子山珍海味,再配上名贵的酒水,为的就是给合作方留下好印象,促成即将要谈的生意。

在这个过程中,请客方的心理是想通过物质上的奢华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诚意,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值得合作的对象,同时也希望借助酒桌上融洽的氛围,拉近彼此的距离,降低对方的心理防线,从而更容易接受自己提出的合作条件。

他们认为在这种轻松愉快、充满人情味儿的环境下,对方更容易被打动,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话匣子也彻底打开了,各种阿谀奉承、互相吹捧的话不绝于耳,一方说着“您这眼光独到啊,这个项目要是交给您来做,那肯定是事半功倍,我们就等着跟着沾光了”,另一方则回应着“哪里哪里,还得靠你们大力支持啊,咱们合作那肯定是强强联合,前景无限”。

可等酒局结束,走出那奢华的酒店大门,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彼此之间的联系可能就变得寥寥无几了,之前那些热情洋溢的话语、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如同夜空中的烟花,绚烂一时,过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冷清和现实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