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黎大总统就发现是自己肤浅了。
因为鲁大士在与韩老实扯过犊子之后,就开始干正事了。
战场指挥,这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有的人在日本军校接受过系统培养,在军队系统出道即巅峰,做了大半辈子的最高指挥官,经过无数次的磨练,然而实际能力却只适合指挥一个步兵排。(校长: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得了!)
也有的人天生将种,仿佛这些东西生下来就被封印在脑子里,只等着在有条件的时候唤醒。
大约鲁大士就是属于后一种,不但善于练兵,还精于临阵指挥之道。
指挥五千骑兵作战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只见鲁大士在井井有条的发号施令,二十个手持蜈蚣旗的传令兵往来争驰。
安排得头头是道,滴水不露。
黎元洪作为内行人,也是看得啧啧称奇。
但有一点,这鲁大士的指挥风格貌似是非常激进,感觉对面四千骑兵就是土鸡瓦狗一般,甚至预设的立场就是敌军在接下来将会落入被动下风。
所以鲁大士是将己方骑兵分成三支队伍,执行分波次突击战术。
第一波冲击是以骑兵第一团为主,单刀切入,最大程度扰乱敌方阵型。
第二波是以万福麟的两个团为主,呈钳形阵型,左右拉扯绞杀,拉大攻击范围,实施全面压制,并冲散可能存在的抵抗力量。
第三波则是保持扇面包抄,追击溃逃敌军,实施歼灭。
这对于第一波的冲击质量要求非常高,如果陷入迟滞状态,未能打开局面,则会导致三波攻击变成了添油战术,被对方逐个击破。
黎元洪心里有些犯嘀咕:对面确实在战斗力方面趋弱,但也不至于这么弱吧?特别是还有一部分是英、俄两国派出的精锐骑兵。
另外,定武军的火力还是相当可以的,不但有机枪,还有火炮。
所以,这么个打法,是不是过于冒进了呢?
按照黎元洪的想法,应该是三路平行接敌,其中两路是左右包抄袭扰,中军主力先下马,以步兵方式推进,进行试探攻击,待寻找到对方的弱点之后,再给予雷霆一击。
这其实就是最稳妥的进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