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王爷都深明大义,收到朝廷的申斥文书”
听了听了沈一贯的解释,王鼎才知道,这两位首义,最先招兵买马的周王和唐王这个时候反而没有任何动静。
沈一贯又笑道:“二位最近都已经开始削减佃户和护院数量了。听说两人新招募的部队已经被遣散了大半,估计再过一段时间,王爷就可以把他们送到海外封地去了!”
两人没法不削减部队,快没钱了。
两人经过和城外明军半年多的对峙,在王鼎的军事压力下,第一不敢造反,第二经济上实在扛不住了。
要知道他们可是以招佃户和护院的名义,每人都招了一两万人。
可是因为和城外明军对峙,所以佃户护院都被招到城里了,这样一来城外庄田都无法生产了,新增的佃户护院加上原有的佃户护院,足足有四五万人,这些人包括军饷、吃穿,每个月都好几万两出去。
他们现阶段还不敢和大明朝廷撕破脸,就不能明目张胆准备刀剑铠甲器械,只能偷偷摸摸走私,每天花钱如同流水一样。
就是这样,两个人开始也一直也没有彻底放弃抵抗,一直随时准备响应起事。
但是这场粮荒成为了压倒二王,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沈一贯前一段时间大量抽调两地附近地区存粮,还断了两藩的俸禄。
结果就是一下子没了胡广米,四川米之后,开封和南阳地区粮食价格足足翻了二十倍,差不多到了一石糙米八两银子的水平。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石大米(一百斤)在此之前,上好白米大概十一二钱银子(一两银子十六钱,大概相当于七八百枚铜钱)一石,大约合后世十三四元一斤。
最便宜的糙米八钱银子(三百六十文铜钱左右)一石大概合后世十元左右一斤。
这是因为明朝机械化低下,生产成本比较高,所以粮食价格高,所以大部分古人天天都在为吃的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