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面授机与宜

楚君轶事 月光映水 2312 字 1天前

王正军接着说道:“带领三个村修路的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担任乡里的副乡长。听说他是个高材生,学习非常出色,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小伙子真是了不起啊!他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充分发挥了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带着三个村的村民,建起了蔬菜大棚。为了打通山里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他不等不靠,全员出动,又主动承担起了修通山路的任务。村民们把这个小伙子视为村里的骄傲,对他赞不绝口。

据他介绍,这条山路的修建预算高达一百万元。然而,到现在为止,县乡两级政府一分钱都没出。全靠他四处奔走、到处借钱,才启动了修路工程。而且,目前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人全部是三个村全体村民,主力军是党团员干部、基干民兵和妇联。他们为了修通这条路,全部是义务劳动,吃住在工地,住帐篷、啃干馕、喝雪水,没有一分钱报酬。

听完小伙子的汇报,我被他们的精神和韧性所感动,我已经答应帮他想想办法。不过,徐部长,我得事先申明,我和这小伙子没有亲戚关系,素昧平生。一个年轻的党员干部,在乡村为村民办点实事不容易,我们这些当领导的,能帮就帮一把。”

徐黎明听完后,脸上露出钦佩和恭敬的微笑,微微欠身说道:“王部长,我首先要向您做出深刻的检讨。是我工作做得不到位、不细致,才让乡里这点小事也劳您操心。

您说的这个人叫楚君,我也是上次大检查时才认识的,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楚君是通过特殊人才引进机制,从银行系统调到里玉县工作的。上次在山口村基层组织党建验收检查时,我们还专门去查看了他们的蔬菜大棚。当地的老百姓一提到这个小伙子,都赞不绝口,说他为村里办了不少实事,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人’。

像楚君这种实干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全力支持。王部长,您放心吧,这事就交给我了。我会尽快联系里玉县的领导,把这件事落实下去,争取尽早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绝不会再让您为这种事操心。”

王正军轻轻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欣慰与信任,语气平和而诚恳:“有劳你了,徐部长。那咱们就进房间坐一会儿吧。关于这次副处级以上干部考察的内容和流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是这样安排的……”

两天后的下午,里玉县县委书记孟广平接到了徐黎明的电话。这天,正是里玉县召开“大办交通年”动员大会的第一天。

孟广平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部座机电话。一部是白色座机,对外公开,用于日常办公和接待来访;另一部是红色座机,只有处级以上干部才配备,号码被记录在密码本上,每一次响起,都可能意味着重要消息,甚至关乎个人的仕途走向。手机也是如此,秘书携带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而孟广平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只有上级主要领导才知道。

当时,孟广平正在参加分组讨论。他的手机突然响起,他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查看。当看到来电显示是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黎明办公室的电话时,他的心中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年底要进行换届选举,组织部门的任何动向,都像是选举的风向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他赶紧起身,悄无声息地走出会议室,来到一处僻静的角落。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他接起了电话,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您好,徐部长。”

电话那头传来徐黎明沉稳而熟悉的声音:“广平啊,有件事要跟你说一声。”这一句“广平”,亲切又随意,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也透露出他们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

徐黎明比孟广平大五岁,两人曾在自治区党校同窗一年。当时,徐黎明是塔尔州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孟广平则是塔尔州委副书记的秘书。或许是命运的巧合,或许是缘分的安排,同是塔尔州的他们,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宿舍。从那时起,两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党校的那一年里,他们朝夕相处,共同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彼此之间逐渐积累起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徐黎明语气严肃地说:“亚尔乡发生了一件事情,作为县委书记,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