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儿媳妇都无语了,你竟然还要用左丘明的人品为历史背书?
关键是左丘明的人品,他能信吗?
于是朱熹的儿媳妇就把这种观点也发到弹幕中,要让博主好好看一看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
陈勇看到了这些争论,也看到了不同的意见,甚至有人还补充了一些内容。
这才是他研究历史中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一个古人如何在波诡云谲的现实问题中,找到解决办法。
如果说学习历史,学习一门知识,你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那完全就是纸上谈兵。
【那咱们就来看一看,相信齐桓公干过这件事情的学者,是怎么来反驳反方的观点。】
【首先看第一个观点,就是所谓的《左传》没有写,所以他们认为这件事情是假的!】
【其实这种观点是最好反驳的,为什么呢?】
【因为用史官的人品去为历史的正确与否,真实与否去背书,这显然是非常不专业的行为。】
【我就问一下这些史官,有几个人是有真人品的?】
【历史上能够为自己写的东西背书的,可能满打满算也就两三个。】
【比较着名的就是因为血而弑君被杀的那些人。】
【还有一个就是司马迁,但司马迁也被很多人质疑。】
【连史圣司马迁都被人质疑,你左丘明写的东西还能背书吗?】
【就光他自己胡编乱造出商纣王那么多的罪,还搞出了妲己和梅西两个人,就这种学术态度啊,那跟司马光都能够站在一起了,他有什么资格为学术背书呢?】
【这就是有点想当然了,古人,谁都不可能为学术背书的,人品是人品,学术是学术,这是两回事。】
【谈完了这个问题之后,咱们再来谈另一个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左传》没有写齐桓公食用人参果这件事!】
【那么《左传》真没有写吗?】
【其实《左传》写了!】
【左丘明是真的把这件事写进《左传》了,但他写的是比较隐晦的,用的不是直笔,而是曲笔!】
【在《左传》中,他是有这么一段描述的,对于易牙的升迁过程,左丘明特别强调了他献珍馐美味于齐桓公,所以得到了齐桓公的重用。】
【当看到《左传》中这一句话之后,其实他就可以跟《管子》中的内容进行相互印证了!】
【这就是相信齐桓公真的用过人参果的学者们,提出的论证,】
【他们说,如果易牙向齐桓公献的不是人参果,那他凭什么会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呢?】
【难道就因为他会做饭吗?】
【历史上会做饭的人很多,齐桓公时期会做饭的厨子那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了,绝对都是整个齐国手艺最好的人。】
【那么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得到齐桓公的重用呢?】
【得到重用的只有易牙呢?】
【所以从《左传》这里,咱们就可以看出一件事情,一个人饭做的好,跟他能够得到重用,这是完全不对称的!】
【因为历史上,饭菜做得好的,被当时的君主或者皇帝当作宠信的心腹的事情,只此一例!】
【而且这个厨子,他不是说是因为饭做得好,所以当了御厨总管,成了整个齐国餐饮文化代言人,而是他饭做得好,他竟然当官了,而且还是那种手握大权的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升官之后,他不做饭了,也就是他抛弃了自己晋升的最大技能!】
【而且,抛弃了这个技能之后,他手里的权力却越来越大。】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易牙当的官,手中拥有的权力,跟做饭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这就完全超出了一个君王对于厨子,对于厨艺的偏爱。】
【要知道如果说一个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