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环顾四周:";这梅花小筑,在杭州可有了名气?";
";托福,";李远笑道,";这几年倒是有些回头客。大家喜欢这里的清净,常来品茶论道。";
";那就好,那就好,";陈寅连声说道,突然压低声音,";其实这次来,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
李远和周晴不由得正襟危坐。只见陈寅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当年建康老宅里找到的。";
周晴接过信,只见信封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那是她最熟悉的笔迹——建康老宅的管事李妈写的。
周晴的手微微颤抖,小心地打开信封。一张泛黄的纸页上,李妈那熟悉的字迹娓娓道来:
";小姐:
若您能看到这封信,说明您已安然脱险。老奴临终前写下此信,托付陈大人转交。那个玉盒,老奴已经按照夫人生前嘱托,藏在您知道的地方......";
周晴读到这里,猛地抬头看向陈寅:";玉盒?您找到了吗?";
陈寅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青玉雕成的小盒:";就藏在书房的机关格子里,这些年一直完好无损。";
李远看着妻子的表情,轻声问:";是母亲留下的东西吗?";
周晴打开玉盒,里面是一方印章和一封信。印章上刻着";周氏孤本";四字,这是周家藏书的专用印记。
";这印......";陈寅惊讶地说,";这不是建康周家的家印吗?";
周晴默默展开信件,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是母亲的字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信中写道:
";倘若有朝一日你看到这封信,意味着我们已经阴阳两隔。但请记住,你是周家的血脉,虽然我们选择隐姓埋名,但家族的文化传承不能断。这枚印章不仅是一个象征,更承载着我们家族世代收藏的医书和食谱......";
";原来如此,";陈寅恍然大悟,";难怪当年在建康时,李兄的点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独特。那些配方,都是周家的秘传吧?";
李远这才明白,为什么妻子总能指出他制作点心时的关键之处。原来这些知识,都源自那个显赫的书香世家。
";我一直以为,";周晴擦去眼泪,";母亲只是个普通的官家女子。没想到她用这种方式,保护了家族的传承。";
";母亲说得对,";周晴抚摸着印章,";这些知识不该只留在一个家族里。既然老天让我们活下来,就该让这些智慧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