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殿外传来雁声。一队大雁正从建康城上空飞过,发出阵阵鸣叫。
李煜抬头看着这些南归的候鸟,眼中闪过一丝感伤:"你知道吗?这些雁子每年都会从北方飞来。它们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衰,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律。"
他转向杜玉明:"这就是天道。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真理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这份真理。"
"陛下,"杜玉明的声音有些哽咽,"为何要告诉老奴这些......"
李煜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因为你不仅是御厨,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将来有一天,你要告诉那个人,今天发生的一切。"
殿外,北使的催促声渐渐急促。时间已经不多了。
李煜从案头取下最后一物——一个青瓷小盒:"这里面装的是'清心汤'的方子。这是我这些年研制的最后一个药方,能让人在危难之际保持清醒。"
他将小盒郑重地交给杜玉明:"记住,要在关键时刻用它。这不仅是一副药方,更是一个希望。"
"老奴明白,"杜玉明双手接过,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一定会好好保管。"
"别哭,"李煜笑道,"你看,外面的秋阳多好。"
确实,午后的阳光正暖暖地照在庭院里,为即将凋零的菊花镀上一层金色。几只蝴蝶还在花间翩翩起舞,仿佛完全感受不到这座宫殿中的悲凉。
"你知道吗,"李煜望着这温暖的景象,"其实我很感激命运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见杜玉明不解,他继续说:"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啊。"
他走到案前,提笔写下最后一首诗:
"落日映残霞,
秋风度庭槐。
此去虽千里,
心期在未来。"
"这首诗,"他将诗稿交给杜玉明,"你也收好。将来那个人看到,自然会明白其中深意。"
殿外的催促声更急了。李煜整理了一下衣冠,向殿门走去。
在踏出殿门的那一刻,他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大半生的地方。阳光中,他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
"杜玉明,"他最后说道,"记住,真正的江山,是在人心里的。"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阳光洒在李煜的背影上。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亡国之君,而是一个怀揣希望的智者。
杜玉明跪伏在地,泪水无声地滑落。他知道,自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刻。那个时刻,不仅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更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