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冷了,刚进12月份,一场雨夹雪过后,气温急转直下。
幸亏县里来了通知,早早的把菜园子和自留地里的菜给收了。
不然气温变化这么快,地里的菜闹不好就要烂了根。
李天明去海城送鱼的频率也从原先的两天一趟,变成了一个礼拜一趟。
照旧还是钢铁厂一车,电机厂一车。
野鸭子是没有了,草甸子越冻越瓷实,老鳖也不好抓了。
现在能往城里送的,也就只剩下了鱼,再过些日子,等苇海也冻瓷实了,这营生也得停了。
小学校经过全村人的奋战,上个礼拜正式竣工。
孩子们也搬进了新的校舍,桌椅板凳也是新打的,木料就是山上那些不成材的。
把中学搬到李家台子的事,李学国在镇上开过两次会。
终于通过了,李家台子得了方便,认下了一半的费用,剩下的其他五个村子分摊。
这次没有扯皮,开会的时候,李天明直接挑明了。
要看到其他几个村的诚意。
各村新上任的村主任自然听得出李天明的弦外之音。
想入伙就得拿出诚意来。
啥是诚意?
建新的中学就是投名状。
现在动工是来不及了,只能再委屈学生们一个冬天,等明年开春再干。
但李家台子的乡亲们还闲不下来,电风扇厂筹备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的日子。
地基已经挖好了,又结结实实的夯了十几遍。
建筑材料也早就备齐了,村里账上的钱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点炮!”
噼里啪啦……
鞭炮燃烬,只留下一地纸屑,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儿。
“开工!”
本来今天市革委的***王作先也要来的,但因为别的事耽搁了,便委派了市轻工业局的领导。
这位马局长是王作先的人,对领导支持的项目,自然格外在意。
如今放在村支部的那些设备,还有未来电风扇厂的原材料供应渠道,都是这位马局长帮忙搭的线。
随着马局长的一声“开工”,村里的精壮爷们儿们纷纷上阵。
工厂建成,人人受益,这个时候,没谁会吝惜力气。
第一层地基很快完成铺垫和浇筑,李天明身处其中,虽然累,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
“天明同志,了不起啊!从无到有,靠双手来创造,还是伟大领袖说得对,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
马局长看着也不免激动。
“还得多亏了您,要不然,那些设备,还有原材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要是能通过正规渠道,李天明也不想去“腐蚀”国企的领导干部。
最近几次去炼钢厂送鱼,孙福满始终没露面,明摆着是对李天明没能将那条财路铺好心怀不满。
可是又不能得罪李天明,之前说好的,安排村里人去钢厂学习钳工、电工、焊工的事,还是帮着落实了。
不光是因为李家台子养殖场的生猪、活鸡,更是因为,李天明是在市革委***面前挂了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