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战术安排和比赛态度上稀烂,还好意思说踢得有侵略性。
把输球的主要责任推到开场第5分钟的失误丢球,这才导致球队在后面的比赛中受到多方面影响。
拜托,你打的是保级队伯恩茅斯,不是利物浦、曼城和热刺,要追平很难吗?
还是说,你曼联认证,伯恩茅斯是强队?
曼联球迷已经呼吁拿下11月英超最佳教练的滕哈格,12月份下课。
对此,英超其他18支球队纷纷出面挽留,并指责伯恩茅斯,要求其主帅伊劳拉下课。
相比于图赫尔和滕哈格,科尔内尔首次能和两位名帅同时出现在热搜上,仅仅是因为他在新赛季尝到了首次失利。
不论是对于慕尼黑1860还是科尔内尔,一场输球的影响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但总有好事的媒体,通过对一些事情的夸大渲染,博取眼球。
毕竟这件事的另一头,与穆帅这位顶流挂钩。
相比于图赫尔的态度问题和滕哈格的管理手段,媒体对科尔内尔的质疑是在战术安排上。
从籍籍无名的德丙教练,一跃成为德国杯、德国超级杯的杯赛之王,科尔内尔的执教能力并没有得到主流媒体的认可。
首先是在引援方面,受到俱乐部财政影响,科尔内尔在转会上并没有很多主导权,都是通过引进其他球队的边角料球员,来补强自己阵容。
这原本可以算是一种不错的能力,科尔内尔引进的这些边角料球员,都能发挥出不错的作用。
但是,在对于球队后备力量的储备上,科尔内尔并没有那么重视。
他希望能把球队原先的球员作为替补,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大名单阵容。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球员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在球队落后时,能力挽狂澜。
说白了,就是这些后备力量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这就导致了球队在落后的情况时,科尔内尔看向替补席时常长吁短叹。
和海登海姆的比赛中,这一点尤为突出。
然后就是在战术上,临场调整能力和灵活多变有所欠缺。
慕尼黑1860从德乙开始,就一直延续4-3-3阵型,就连首发球员都没有太大改变,这就会导致这套战术体系会被对手研究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