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法之下,秩序井然,国力凝聚,确有其独到之道。”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许,带着几分沉重:
“反观我楚国腹地,权贵奢靡无度,赋税徭役盘剥如虎,百姓面有菜色,路有饿殍无人问......这反差,直如天壤之别。
难怪秦国能如此吸引天下英才,此非幸致,乃循法务实之必然!”
甘罗闻言,收起几分戏谑,老气横秋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精光:“萧兄洞察深刻。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以法为纲,耕战立国,励精图治数代,方有今日气象。
律法严明,赏罚必信,此乃强盛根基。
罗偶然间听闻,咸阳气象日新,贤才汇聚如百川归海,皆赖大王雄才伟略与秦先生运筹帷幄。
秦先生于百家大会上纵横捭阖,将法家治国之要剖析得淋漓尽致。
更难得的,是其胸襟气度,兼容并蓄,融合兵家之勇锐、农家之务实为己用,此等明主良辅之资,百年难遇。”
两人并肩而行,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秦国、围绕着百家大会、围绕着那位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秦先生展开。
甘罗虽年少,但家学渊源,又身处权力边缘,对咸阳朝堂、各方势力乃至诸子百家在秦地的微妙处境都知之甚详。
他语速快,思维跳跃,常常抛出一些令萧何耳目一新的见解。
“萧兄可知,先生虽推崇法家为圭臬,但绝非狭隘守旧之徒。”
罗侧头看向萧何,目光灼灼,缓缓说道:“秦先生所创鬼谷学苑内,儒墨道法乃至农家、兵家、医家之学皆得存续探讨,先生自身更是学识渊博,融贯百家。
而罗观萧兄心中那份洞察世事细微、体恤民间疾苦、并能以务实之法寻求解决之道的禀赋,这与纯粹的‘刻深少恩’的刑名法术之徒,是截然不同的。”
甘罗几句话之间,精准地点出了萧何特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