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重重一点,"此处——志摩半岛,守备空虚,可一举登陆!随后急行军直取京都,擒贼先擒王!"
张无忌凝视海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常将军此计甚险,却也甚妙。若成,确可事半功倍。"
常遇春咧嘴一笑:"末将只需一月粮草,五千敢死之士。若不成,愿提头来见!"
小主,
李文忠轻咳一声,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二位将军之策各有千秋,却也各有风险。"
他呈上自己的文书,厚达寸余:"臣查阅历代战例,发现倭人狡诈多变。唐时白江口之战,倭军虽败,却学会了中原造船之术;元朝两次东征,皆因不谙海况而功败垂成。"
张无忌接过文书,随手翻阅,只见上面不仅详细分析了倭国地理、气候、民俗,还列出了历年倭寇袭扰的规律。
"臣主张步步为营。"
李文忠声音沉稳,"先派小股舰队控制对马海峡,切断倭国与朝鲜联系;再于琉球建立补给基地;最后以商船伪装,分批运送精锐登陆九州,稳扎稳打,两年之内必可平定倭国。"
汤和忽然轻笑一声:"李将军老成谋国,只是两年时间,恐怕朝中那些言官又要聒噪'劳师远征,空耗国帑'了。"
张无忌目光转向汤和:"汤爱卿有何良策?"
汤和从袖中取出那封薄信,恭敬呈上:"老臣不才,只有一封书信,请陛下过目。"
张无忌展开信笺,眉头渐渐舒展。
信是用倭文写的,末尾盖着一个鲜红的印章。
"这是..."张无忌眼中精光一闪。
汤和微微躬身:"倭国南朝后龟山天皇的亲笔密函。南朝与北朝对峙多年,早已不堪其扰。后龟山天皇愿与我大明结盟,共讨北朝足利幕府。"
殿内一时寂静。
徐达和常遇春面面相觑,李文忠则若有所思地捋着胡须。
"老臣在沿海为官多年,与倭国南朝使者素有往来。"
汤和继续道,"若陛下允准,我可派密使联络南朝残部。
待我大军压境时,他们可在内部策应。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先乱其内政;再以王师之威,一举平定。
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